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2010-09-26 06:27:29)
标签:

虚惊于农家乐

分类: 寻踪山水
刊头照:疑似野猪之尊容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题记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 罗丹《艺术论》
    余尝想,所谓“找乐”,就是要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快乐,甚至某些不悦中,也能享受藏匿的快乐。
------------------------------------

案牍劳顿,气温屡攀40度,遂生避暑之念,
8月9日黎明,离开火炉上海,直奔浙江磐安山区,在玉山镇向头村小住5日。
半天的车程,就把我带到“清凉山水磐安”(广告语)。
山区早晚温差大。晨起,随农妇去西瓜地,山风拂来,竟打了一个寒噤。下田摘瓜,回来称重结账,1.00元/斤。虽然比上海便宜不了多少,农家乐,乐于此也。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下田摘瓜,先上山坡,再下瓜田。山坳里,居然土地平旷,西瓜滚地,农妇拨开沾满露珠的瓜叶,在瓜田转了一圈,选中五只(我与驴友,一天一瓜)。
山坳,见一坡的翠竹,郁郁葱葱,山坳里还有一块块水田,长着“超级水稻”。
-- 那不是超级水稻,而是茭白。(农妇说)
-- 哎,年轻时,经常下乡劳动,现在,老朽居然五谷不分了。(我叹道)
-- 昨天,一个青年称这是小麦呢。(农妇说)
-- 咋不说是韭菜?(驴友幽它一默)
在菜场,看惯了躺在菜架上的冬瓜、茄子、豇豆、丝瓜、小白菜……,此刻,这些“鲜活”之蔬菜出现在眼前,双目一亮。
硕大的冬瓜,像是敷了一层白霜,懒懒地横卧在绿叶丛中,露出一角;
油亮的紫茄,挂于“茄树”,一天能长一寸,紫色的茄花,颇有观赏价值;夫人爱花如命,明春,不妨买几株茄子秧苗,盆栽阳台,即可赏花,又可观茄,且食茄!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丝瓜花儿,金灿灿的,开满藤架,“喧宾夺主”,一条条瘦瘦的丝瓜则被挤在了一边;
一垄一垄的小白菜,沾着晨露,碧绿生青,嫩生生的,惹人喜爱,难怪上海人称呼世博园里的志愿者为“小白菜”。
城里的西瓜,堆在路边,或堆在车上,咋的就没了审美价值;长在瓜地里的西瓜,才有。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晨随农妇下瓜田,摘得好瓜再付钱,......。
外出旅游,养成习惯,游兴上来,爱吟诵几句打油闲诗。正吟诵间,忽然,背后传来一声惨叫,叫声凄厉,且凶悍无比。
不好!遇到野猪了!
此刻,农妇提着西瓜,和驴友疾行在前,渐渐消失在前方。
扭头一看,只见一头硕大的黑黢黢的野猪朝我冲来。
出发来磐安之前,上网浏览,得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浙江10个县市,野猪正成为一股新的“黑恶势力”,横行乡里,农民正在与野猪展开了大范围的“战斗”,村民种的玉米、番薯、南瓜等都受到野猪的疯狂啃咬……。野猪出没致使部分农田绝收,更严重的是,疯狂的野猪还会伤人。
想到此,又是一个寒噤,撒腿就奔。山坡小路,路窄地滑,正想喊“救命”时,脚下一滑,一个踉跄,差点摔倒。说来也怪,随我奔来的野猪,也许被我的踉跄吓着了?居然也止步于我身后。缓过神来的我,走了几步,掉转头,发现猪正躲在一堵墙后面,猪头高抬,一双眼珠正盯着我看。于是,我看它,它看我,四目对视。过了几秒,才发现,蠢猪,非野猪也,原来是头家猪,猪身呈白色,而猪头却黑乎乎,脏兮兮的,典型的“疑似野猪”也!
急忙掏出相机,对准这个猪头三,为其留下“尊容”。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猪头三好像知道我已经按下快门似的,悻悻然掉转身,一溜烟,又窜入草丛,活脱脱是头“野猪”呀。
-- 哈-哈-哈!
在清晨的山坡上,虚惊之后,我放声大笑。
8月10日上午,导游组织大家去“夹溪水下孔”,先下到深深的谷底,复登山顶,一路观瀑看景,颇得庐山之风。上下两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午休,昏睡了两个多小时,醒来已是两点半。此刻,“游兴”袭来,不可抗拒,欲去农家门外的“五丈岩水库”击水。驴友陪同前往。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不知我之水性,生怕我出事,出门之前,驴友先找到房东,站立门外等候的我,只听得,两人对话,断断续续,传入我耳。
-- 老板,朋友去水库游泳。我陪他去。
-- 好的,你们去吧,要当心啊,水库水深,有十多米深呢。
-- 知道了。
-- 前不久 ……。
-- 那么,你把你的手机号码给我。
-- 好的,…….。
-- 万一出事了,我马上打你的手机。
-- 好的。
-- 别忘了带一根竹竿,长一点的,或者多叫两个人过来。
-- 好的。我知道,毕竟上了岁数了。
-- ......。
一腔游兴,似乎被两人的对话淋上一盆冰水。-- 廉颇老矣,尚能游否?-- 我始忧。
-- 刚才你跟房东说啥?(我故意问)
-- 没啥,我陪你去游泳,做好“预案”,保证安全。
“预案”二字,驴友重读,且说得认真。我心“咯噔”,有那么严重吗?-- 我想。
-- 万一出了事,等房东拿着长竹竿,赶到水库边,还来得及吗?(我想)
-- 大概,此时在水中挣扎的我,早已长叹了一声 -- “此生休于此矣”。(我又想)
和驴友走向水库,表面轻松,阴影却在心头集聚。
1957年,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兄弟,从镇江迁徙到上海,和在上海工作的父亲团圆。漕河泾,今天属于徐汇区的繁华地区,上世纪50年代,漕河泾,对上海人来说,是绝对“乡下”。一条“漕河”穿镇而过,小镇外围,河道纵横,池塘密布,田畴葱绿,村落散布,好一派乡村风光。
夏日到绿树围岸的河浜与池塘游泳,就成了第一快事。
我的传记散文集《英语人生》【2002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记载着如此一幕:
初二那年暑假,我和哥哥在午饭后到漕河泾康健公园旁的小河去游泳,孰料河水比想象的要湍急得多,尚未学会游泳的我,一脚踏空,开始呛水、喝水、下沉,自感生命将就此划上句号……。
念及此往事,念及驴友之“预案”,充满自信的我,居然打了个寒噤。望着绿水青山,水波涟涟,我竟然有点儿心虚起来。
既来之,则游之。纵深跃入水库,开始畅游。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水库中央稍窄,架有长桥,驴友端着相机,顶着烈日,在桥上奔来走去,为水中的我拍照。
时而仰游,时而蛙泳,时而侧泳,时而自由泳,渐入佳境。游累了,索性躺在水面上休息起来,肚皮还微微露出水面呢。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 哈-哈-哈!(躺在水面上的我,突然大笑起来)
-- 笑啥?(驴友在桥上问)
-- 预案,我想到了你的预案。
-- 没想到,没想到,你真会游,简直是是“浪里白条”!(驴友说)
-- 不过,你的“预案”,让我虚惊一场!
-- ......。
桥上的驴友和水中的我,如此对话。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晨随农妇下瓜田,拣得好瓜再付钱,

午后击水五丈岩,青山脚下碧波涟

清晨没有完成的打油闲诗,在从水库回农家店路上完成了。
8月11日上午,26名“农家乐”的游客,登上了停在门外的大巴。今日上午去景点“十八涡”。
-- 你们大概没想到,在磐安,有这么一处景点,叫做“十八涡”,这是远古造山运动强烈地形切割和流水长期冲刷造就了“浙中大峡谷”奇观。溪流两岸陡壁森然对峙,耸立云天,溪涧狭窄蜿蜒,水流湍急,形成无数的跌瀑、险涡和深潭,其中尤以十八涡最负盛名。
-- 十八涡两侧危崖相逼,近千米长的河床陡然下跌,水流随势跌落入潭,掀起轩然大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咆哮的激流钻谷穿崖,形成十八个接连不断的险涡 和深潭。景区内山峰起伏,怪石嶙峋,瀑潭精美,景观具有雄、奇、险、秀、幽、古之特色……。
年轻的女导游,也许上岗不久,把景点的解说词,背得滚瓜烂熟,不像在解说,像是在语文课堂上的背诵。
车行半小时,即到“十八涡”。
对我来说,下车的第一件要事,便是寻找洗手间。
我们是第一批到达景点的游客,果然,此处山崖森森然,溪流、险涡、深潭紧贴峡谷岩壁,游客尽享山趣、水趣。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缘溪行,行不远,又内急。
-- 导游,哪儿有洗手间?(我急问导游)
-- 到前面的财神庙。
-- 要多少时间?
-- 半个小时吧。(导游答)
-- 这么远?(由于内急,我已无心观赏山涧流水)
-- 你不是刚才进过洗手间了吗?(一位同团驴友问)
-- 我,我……(因对方是位女性,我不好启齿)
此君有所不知也,人到老年百病闹。两年之前,旅途中,急性前列腺炎发作,弄得我狼狈不堪。看今日之“频率”,大有旧病复发之势。明天还要远行,要乘坐数小时的大巴哩!-- 念及此,我心一惊。
独自一人,疾步前行,一拐弯,钻入一片小树林,开始方便。
正方便间,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在小树林的另一端响起。
-- 唉,早餐一人一只馒头,一只鸡蛋。够吃吗?
-- 我喝了两大碗的稀饭。
-- 我也是。你看,不到一个小时,解手两次,肚子却饿了。
-- 农家店稀饭也太稀了,叫我想起了困难时期。
-- 是啊,那稀饭一眼看上去,简直是洪湖水,浪打浪呀!
闻此,我扑哧一笑。此时,听得又有人走进了小树林。
今日“频率”如此之高者,非独我一人也。刚才的那一惊,顿时“虚化”。
回到农家,登上三楼,推门进入,室内闷热不堪,未去旅游的驴未躺在床上,直挺挺的,豆大的汗珠,挂在额头上。
-- 咋不开空调?
-- 是,是,不。【驴友脸色欠佳,且有点语无伦次】
-- 中暑啦?(我心一惊)
-- 你们一出门,老板就切断了电源。(驴友没有正面回答,话音流露出哭腔)
-- 你咋就不去找老板呢?
-- 下楼找了一圈,就是不见老板人影。
正说话间,有人敲门。
-- 现在电源接通了,你们可以打开空调了。【老板探头进来说,笑吟吟地】
-- 老板,今天他没去旅游,一个人在房内休息,空调没有,你看,一副快要中暑的样子,。
-- 哦,对不起,对不起。我不知道,以为大家都去旅游了。(老板急忙解释)
-- 哎呀,每人每天支付了10元的空调费呀。(我说)
-- 是,是,能省还是要省啊,你说对不对。现在不是说要“地摊”吗?
-- 啥“地摊”?【我一愣】
-- 磐安话的“低碳”像上海话的“地摊”!【对门邻居在门外说】
-- 哦……。【我一时语塞】
同室驴友已经开启空调,暑去凉来。

农家“虚惊”亦有乐【游记/原创/初稿】【9月26日晨】

【2010年9月26日黎明初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