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空缺【翻译探索/原创】【6月12日黎明】
(2010-06-12 07:01:41)
标签:
翻译探索文化 |
分类: 美哉英语 |
翻译必有失 — 钱锺书先生的一句名言。
译界将这种现象部分归结到“词汇空缺”(semantic zero)。何谓“词汇空缺”?所谓“词汇空缺”,即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或含义,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只得“兜圈子”表达,甚至割舍部分含义。
词汇空缺现象,是译者经常品尝的遗憾之一,但又不失为一种值得观察的趣象。从中我们能体验语言所折射的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差异,生活环境差异,等等。
I live two blocks from the school. 我住在离学校两条街的地方。
The place you’re looking for is three blocks along the street. 你要找的地方要沿这条街走,过三条马路。
landing一词貌似简单,其实不然。《谷歌》的译名(或者说是“解释”)是:楼梯的平台。什么是“楼梯的平台”?汉语很少用,且有点儿费解。landing一词还难在其歧义:a. the level space or passage at the top of a set of stairs between two sets of stairs;b. a level space between two sets of stairs。“楼梯平台”的译名无以体现歧义,寓意亦失之含混。《远东英汉大词典》不厌其烦,为landing 一词作了注脚式的说明:楼梯顶楼的走廊;楼梯阶段间的驻脚台。当然,在具体翻译时,对landing也可作灵活处理。如:
She brought up the water, stopping at
each landing to get her breath.
她提水上楼,在每一个楼梯拐弯处歇脚喘气。
Traffic over there is always heavy, holidays as well as weekdays.
译文之一:那里的交通一直是拥挤的,不论是假日还是周日。
译文之二:那里的交通向来拥挤,不论是平时上班的日子还是节假日。
显然,后译更为理想;前译中的所谓“周日”,令人生疑,“周日”即“星期日”呀。-- 此乃我们通常理解。
年轻时读《大卫•科波菲尔》(董秋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其中有一句是:
我注视着射入门廊,从开着的门射进来的阳光,在那里,我见到了那里有一头迷路的羊-- 我所指的不是罪人,是羊肉的羊——颇有点进入教堂的意思。
此句让我百思不解。“迷路的羊”、“罪人”、“羊肉的羊”— 咋就这么“烦”呢?
查阅原著,哦,Dickens如此写道:
I look at the sunlight coming in at the open door through the porch, and there I saw a stray sheep—I don't mean a sinner, but mutton—half making up his mind to come into the church.
《金山》将a stray sheep翻译成“流浪羊”,显然,“词汇空缺”焉。
sheep一词,在西方国家常指“信徒;教友;教区居民”,推演下去,a stray sheep 即宗教意义上的sinner(罪人/迷途之人)。这在汉语就形成了词汇空白。
董秋斯之译,也许是可以得到的最佳译文了。可是,对于不懂a stray sheep即sinner(罪人/迷途之人)的宗教背景的人来说,译文中的“我所指的不是罪人,是羊肉的羊”,仍然一知半解,雾里看花。
迄今为止,词汇空缺最成功的的“词汇添补”是salad一词。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对salad 所作的释义是:a dish consisting of green, leafy raw vegetables, often with radish, cucumber, or tomato, served with a dressing,由绿色有叶生菜制成的一道菜,常加有小萝卜、黄瓜或西红柿,并加调味品食用。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原先没有这道菜,也不存在相应的表达,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音译”过来。国人也没有这道特别的凉菜,现已广泛流行,汉语向英语学习,再次保留其“音译”-- 色拉,且已进入汉语“全流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