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记【初稿 - 1/2】
(2009-10-22 07:00:08)
标签:
新疆游记旅游 |
分类: 寻踪山水 |
那拉提草原 - 我的梦园!
题记
反差,乃旅游之支柱,地球上的风景若是千篇一律,旅游也就停止了;
求异,乃游憩之追求,“走路+看景”若是唯一模式,旅游也就倦乏了;
-----------------------
-- 你叫 ……?
-- 我叫古丽丹。
-- 这匹马的脾气好不好?不会有问题吧?(骑上枣红马之前,我问小驭手)
-- “小倔倔”的脾气好着哩。
-- 马也有名字?
-- 是啊。
-- 脾气好,咋叫它“小倔倔”呢?(听“小倔倔”,我心里一抖)
-- 两三岁的时候,它脾气可大。小时候,马越倔强,长大了,就越温顺!
-- 还有这个道理!那现在为啥还要叫它“倔倔”呢?
-- 那是“爱称”呀!我今年17岁,小倔倔10岁,我们一块儿长大。
-- 真长见识。
-- 上马吧。你前,我后。绝对安全。
于是,我大胆“上马”,左脚套入马蹬,用力一踩,右腿往上一甩,如骑自行车一样,便稳稳当当地骑在马背上了。
-- 把左脚从马蹬退出来。(古丽丹吩咐)
-- 为啥?
-- 哈-哈-哈!(已经骑上马的一位被人称为“诗人”的驴友忽然大笑)真笨!还有问为啥,你叫小姑娘怎么飞身上马呀?
-- 对!(说着,左脚退出马蹬,古丽丹十分利索地上马)
-- 马要驼我们两个人,还要上山坡,它吃得消吗?
-- 你看,我们这位老先生心善吧?(“诗人”又在一旁搭讪,古丽丹只在我身后“嗤嗤”地笑。)
2009年9月18日下午,来新疆旅游的第六日。从奎屯来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那拉提草原,草原坐落在新疆西部天山北麓的新源县,是伊犁河谷的一部分。
20多位驴友,先后上马,马队始上山坡,浩浩荡荡。
“那拉提草原”是此次新疆旅游的一个既定项目。事先,对我并无多大吸引力。几年前,一位友人曾跟我说起:
--
草原之梦已经不那么美了。曾满怀憧憬,去内蒙“昭和草原”,结果扫兴而归,所谓的“草原”,充其量不过是无法覆盖全部地表的稀疏小草而已。牧民告诉我,因为放牧过度,草原已经退化。“风吹草低见牛羊”只是诗中的意境了!
9月12日到新疆之后,马不停蹄,先后游览了五彩滩、喀纳斯、禾木,白哈巴,魔鬼城,赛里木湖。原以为此次旅游的高潮已经过去。因为此次新疆行,是冲着“看秋”而来。--
9月10日出发之前,我在博客上专发一文,标题就是:此行何去?- 金色喀纳斯!
在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和日本岚山曾饱览过秋色,误以为:观赏过如此秋景,天下无秋矣!
新疆之行,让我自叹“井蛙”,让我醒悟:慨叹“天下无秋”,当在游览了喀纳斯、禾木和白哈巴之后!
进入9月,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的喀纳斯、禾木和白哈巴,便进入了纯金时节。碧空如洗,层林尽染,满目流金,映衬着雪山的远近山坡上,白桦、红松、冷杉等树木以其金黄、橙红、黛绿等色彩,宛如上帝手中的“调色板”!斑斓多彩,令人叫绝。
泛舟喀纳斯湖,湖周重峦叠嶂,山林尤如画屏。喀纳斯的湖水变幻多端,风平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披着皑皑白雪的友谊峰傲然伫立在东北方,碧绿的青山间,是一片片由山顶积雪溶化而成的湛蓝的湖水,而湖面上,随着云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色调,如同幻影。此刻,空气是如此洁净,风是如此轻柔,恍如仙境……
时令已经入秋,刚刚欣赏过,赞叹过新疆的金秋,我们来到那拉提!
来新疆六日,不少游客赞叹:新疆之大,不来不知道!他们是从地域角度发此慨叹的,在新疆旅游,大巴日行五六百公里乃家常便饭。第一日,从乌鲁木齐到布尔津再到五彩滩,将近800公里,那就等于上海到济南高速的距离哟!
其实,气候、景色乃至气温的变化,也能折射新疆之大。这里的草地还是一片绿色,白色的野花,星星点点,点缀于草丛之中。绿色的云杉林,挺拔而又秀美,散落在广袤而又起伏的高山草甸上。如果说“东方瑞士”喀纳斯看到的是“金秋”,而那拉提的秋天却还是“绿秋”!
印象中的草原,平平坦坦,一望无垠。那拉提草原却是草原的“另类”,草原坐落在山上。不过,此山非彼山。那拉提的山,没有陡坡,没有峻岭;那拉提的“山”,山势和缓,坡度大约只有20
—30度,除了云杉、白桦林之外,山坡绿草如茵,散落着毡房和为数不多的牛、羊、马。
20分钟之后,山坡渐高,视野渐广,近处,绿色山坡,有起有伏,近处的云杉林,牧民的屋舍和毡房;远方群山逶迤,河谷平展,更远处,圣洁的雪山在阳光下给人遐思,这一切似乎比一望无际的草原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上世纪80年代,社会流行挂历,尤其流行欧洲自然风光的挂历。有“荷兰郁金香”的也有“瑞士草原风光”的,挂历上的风光让国人眼界为之一开!大树下的郁金香,一片一片,红的,黄的,白的……,宛如花海,如梦如幻;30年过去,郁金香在我国渐去普及,仲春时节,北京植物园,上海鲜花港,杭州太子湾……,便成了郁金香的世界!
高原草甸,云杉、马群、草地、鲜花、碧空 – 如诗如画!挂历上的“瑞士草原风光”,在我来新疆之前,仍然是一种“梦境”!
此时此刻,眼前的一切,不是让“梦境”化为现实了吗?
-- 我们那拉提美吗?
-- 美,真美!(想赞美,可是,顿感词穷)
-- 见了这么美的草原,不少上海客人会在马背上唱歌哩!你咋就不唱歌?
-- 我,我,我的心在唱歌!(从遥远的思绪中,被古丽丹的一句话拉回了现实世界)
-- 你真幽默。
-- 不,这是真的。
20多匹马,载着上海游客,很快,就拉开了距离。
--
--
--
-- 据我所知,新疆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左右。
-- 我们那拉提被称为“塞外江南”!你看,这里像不像你们江南呀?
做一个“我们那拉提”,右一个“我们那拉提”,古丽丹的口吻充满自豪。
马背上的我,直起上身,时不时地作深呼吸,有点贪婪;
马背上的我,手执相机,时不时地按动快门,有点贪婪。
-- 这里既然是“春秋牧场”,怎么见不到很多马群,羊群呀?
-- 为了保护草场,这里已经禁牧好几年了。
-- 来此之前,我以为草原就是一马平川,一望无边!(话一出口,便觉不妥,是否太文绉绉了?)
--
草原有两种,一种是平原草原,一种是河谷阶地,我们那拉提草原就是后者。你知道吗?我们那拉提还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哩,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
又是一个“我们那拉提”!
始料未及的是,古丽丹的说话比我还要文绉绉,居然用了“后者”二字!
打听之下,才知道,古丽丹是新源县中一名高三学生,这两日学校临时放假,她就来牵着家里的马来打工,挣点学费。
-- 那拉提,这个地名有点儿怪怪的,有来历吗?
--
有啊。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当时已是春天,可是,山里面却下着鹅毛大雪,这支军队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越过一座山岭,眼前却是另一个世界。大片大片的草原,百花盛开,还有奔流的山泉,还有成群的牛羊。就在这个时候,云开日出,阳光灿烂,成吉思汗的军队齐声大喊“那拉提,那拉提!”
-- “那拉提”就是“有太阳”的意思?
--
--
--
--
-- 不是,不是。你真幽默!我不信有外星人。我们刚割过冬草。那是割草后留下的纹路。
-- 那是不是冬草。(毡房附近发现有三堆草垛)
-- 那就是牛啊,马啊,羊啊的过冬的粮食啦。
-- 喀纳斯河禾木的树叶一片金黄,那拉提的草还绿,花还开着。
--
唷哟哟,这点花算得了啥?你要是五月到这里来,各种野花开遍山岗,那才叫百花齐放哩!你要是早一个月来,草还没有割,细茎鸢尾、糙苏、假龙胆、苔草、冰草、羊茅高达60--70厘米,你见了一定会大声朗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你怎么知道我会朗诵这首古诗呢?
-- 咦,刚才你不是自言自语,好像在做诗呐。
-- 那是一首打油诗,随便哼哼的。
-- 那就朗诵给我们听听!(这时,正巧“诗人”又与我们“狭路相逢”。)
--朗诵呀!(古丽丹怂恿)
-- 一首歪诗,听了可别笑!
-- 等等,等等,让我打开录音机。
-- 别,别,你录音,我就……
-- 咋就这么小家子气。我们哈萨克的男人可大方着哩。
-- (清了清嗓子)
上下牧场两小时,稳坐马背景如诗,
今日过足马背瘾,此生难忘那拉提!
-- 好诗!好诗!(“诗人”和古丽丹同时鼓掌)
-- 你们到我们新疆来,走了那么多地方!我是新疆人,都还没有去过。羡慕死了。你们对新疆印象怎么样?
-- 哎,不到新疆不知中国有多大,不到新疆不知“地大物博”!(“诗人”兴奋搭腔)
很快,我们来到了山顶的一块平坦开阔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