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一日马不停蹄。
上午游览“大禹陵”,下午到兰亭,傍晚进入沈园,夜晚又在沈园观剧。
沈园位于鲁迅中路,从鲁迅祖居门前东行不出200米即到。
到达沈园,已是下午五时,白天游(门票40元)已经结束,六时半开门迎客,迎夜游沈园观剧客(门票70元),对门卫晓之以理,做了点“政治思想工作”,终于同意我进入。
【沈园很小,门卫让我“快进快出”,从照片右下角的时间看,走了一圈,且拍照,总计花费了17分钟而已!】
客去园空,独游沈园,我这个六旬老者,思绪更悠悠,步履更踽踽!
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70亩之多,是绍兴古城内著名的古园林。沈园为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故有“沈氏园”之名。沈园在1963年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处私人花园,经历如此岁月沧桑,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为一则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钗头凤》。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春,也即陆游与爱妻唐琬被迫分离七年后在此邂逅重逢。当时,陆游已从母亲之命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改嫁绍兴名士赵士程。唐琬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在沈园置酒肴相待陆游。两人在共叙离别情愁之时,陆游感慨万千,心如刀割。临近分别时,陆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将满腔悲愤,提笔在园壁上题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见词衷肠寸断,不禁泪下,回到家中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难以自我解脱,悲不能自禁,遂提笔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诗文中,唐琬尽情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自己幽思成疾的境况。已经长久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悲痛欲绝,心灵遭受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从此成了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园开放之日,必入园中凭吊。在唐琬逝去40年之后的一天,陆游再一次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物是人非,陆游感慨万千,又作《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79岁时的一天夜里,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绝句二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年至84岁时,陆游还是牵挂着沈园,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诗人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人。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9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为后世所传诵。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图一
进入沈园

图二 沈园主景区

图三 有亭翼然

图四
题诗犹在墙

图五 回眸再次望

图六 楼台默默

图七
莫非是陆放翁当年走过的“伤心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图八
农历己丑年最后的荷花
【新购置的佳能XS200的12倍变焦起了作用哟!】

图八 许愿亭

图九
沈园的悲剧......

图十
本美女......
【呜呼,自诩“本美女”者,美否?】

图十一
告别白天沈园,晚上再来观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