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备课绍兴(3):鲁迅故居【8月6日阴晨】

(2009-08-06 09:28:52)
标签:

三味书屋

旅游

分类: 寻踪山水

    绍兴小,到哪都不很累,从沈园北门出去,没走多远就到了鲁迅故居。

    其实最早了解绍兴,是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

    很多人认为,鲁迅是这座城市的代表。他如掾大笔对绍兴风物人情的描绘,使三味书屋、咸亨酒店与孔乙己,社戏和故乡的闰土,等等,成为绍兴永恒的风景。

    许多东西,在俯仰之间,已被岁月的流水冲走,或者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有些东西,却有着悠远文化的积淀。所谓故居,无非是绍兴的“大宅门”,一个典型的绍兴民居。在鲁迅及其家人的住处。你可以看到木质的床榻、丝绸的被服、精细的瓷器、甚至摆放在墙角的农具,都散发着江南一个较富裕的小康之家的生活气息。

    转过月亮门,就到了百草园。在这里你其实常常想到的是鲁迅先生的文章。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上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吟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可以想象,眼前这个百草园给年少的鲁迅先生带来了多麽大的乐趣。今天菜畦依然是碧绿的,泥墙也还是矮矮的,石井栏也依然是光滑的,只是由于岁月的侵蚀已经有些班驳了。皂荚树也还伫立在那里,感受着世事的沧桑。

    出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一条小河缓缓的流淌,从这里游人可以乘乌篷船到达沈园。

    向东走不远就是三味书屋。据说这里原来叫“三余书屋”,是书屋主人寿敬吾(鲁迅先生的老师)的祖父所提。“三余”是三国时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让人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的意思。苏东坡十分赞赏这个三余说,便有“此生有味在三余”的诗句,所以书屋就改成了“三味书屋”。但三味到底如何解释,也是众说纷纭的。

    这是间不大的私塾,旧时的桌椅还在,只是漆已脱落,斑斑驳驳。正是在这里,鲁迅先生完成了他的早期教育(从12岁到17岁)。中国的私塾尽管毁掉了不少人才,却也有许多从中冲出的勇士。几多感慨,几多叹息。

  那位在绿荫里嬉戏的顽童。后来成了尖锐犀利、深刻张扬、钢筋铁骨的男人,他用了比匕首更有杀伤力的手中之笔,直面惨淡的人生,解剖中国人的劣根性,直指国人心灵,直刺敌人的心脏。绍兴这片沉静的江南水乡竟濡染出一大批这样的斗士呢。

  备课绍兴(3):鲁迅故居【8月6日阴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