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游留园,今最留人【姑苏游记】(2/2)

(2009-07-30 06:03:28)
标签:

留园游记

旅游

分类: 寻踪山水

    “失道妄行,逆天暴物,穷奢极欲,湛缅荒淫” --《汉书•谷家传》曾使用这样的语言贬斥当时富豪的生活。若以此语评价留园的主人们,似有不当。
    弥漫留园的文化元素,简直可以车载斗量,无声地撩起了当年留园主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文化涵养的一角。
    “穷奢极欲”者的消费,文化涵养必不高雅;“湛缅荒淫”者的享受,精神生活难免低俗。
    -- 毕一生之财富,穷一生之心血,营造了他们的私宅,自己却未能享受多少日子。
    -- 是啊,这似乎成了一个规律,你想想,从杭州的“胡雪岩故居”到东山的“雕刻楼”,从同里的“退思园”到南浔的“小莲庄”,都不例外。

    -- 过程就是享受,建筑留园的过程也如此吧。

    -- 是啊,建筑留园,就像在写一篇大块文章。
    -- 昔日富豪的私家园林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笔遗产,甚至是世界级的遗产,在苏州就有留园,拙政园,等等。
    -- 是啊,消费无文化,享乐无精神,人与动物的区别就不大了。
    -- 哈哈哈。
    我和友人边走边聊,身边一游客也参加了我们的交谈。
    --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时我也想,今天的富豪们会给后人留下一点儿什么遗产哩。(游客)
    -- 活着是财产,眼睛一闭,财产就变成了遗产。
    -- 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天的富豪们或多或少也会给后人留下他们的遗产,但是,……。(我略迟疑)
    -- 但是,他们大概不会留下什么世界级的遗产吧。(游客接茬)
    -- 哈哈哈……

……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生生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

    谈笑间,远处传来苏州评弹的弹唱,琵琶三弦伴奏,吴侬软语,男女轮唱。听内容,那不是苏州评弹《梁山伯与祝英台》吗?
    -- 哪儿传来的?(我问,一边搜寻地上是否有音响)
    -- 不,在那儿!(友人眼尖,指着不远处的涵碧山房的东厢房)
    厢房内,两位演员,一男一女,端坐在挂着一幅小红帘的长桌两侧,女演员怀抱琵琶,男演员手持三弦。你弹我唱,我弹你唱,配合默契流畅、扮相清新脱俗、表演绘声绘色。窗外,游客驻足,洗耳恭听。即使说话,也压低了声音。
    在留园,演唱评弹,岂非金镶玉,岂非诗配画?

 

三游留园,今最留人【姑苏游记】(2/2)

 

 …………
女:问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男: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问为何来?
女:若是你梁兄亲未定,小弟替你来做大媒。
男:贤弟替我来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
女:就是我家小九妹,未知你梁兄可喜爱,
男:九妹与你可相像?
女:那品貌就像我英台。
男:如此多谢贤弟来玉成。
女:梁兄你,花轿早来抬!

…………

    涵碧山房门外平台一侧,有一石桌,石桌四周有石凳,石桌上方有绿叶遮阳。
    围坐石凳旁,一边观赏一池花,一边聆听厢房里传来的悠扬动人的评弹梁祝,视觉和听觉享受交织,怀旧和现实思绪齐飞。1966年的留园差点儿毁于一炬,1978年的留园百废具兴,今日的留园又锦上添花。当留园里响起评弹唱腔,留园,便不再是一处古人生活过的“遗迹”,柔美的评弹唱段给留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游客便可享受“走长廊,观夏荷,有丝竹之悦耳,无六月之暑热”【借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而改之。】

    “团友”之一是一位美国人,他一直跟团活动,很少说话,导游不讲解的时候,,他就拍摄DV。此刻,他也坐在石桌旁。

 

三游留园,今最留人【姑苏游记】(2/2)

 

    -- How do you do! (我用英语对他说)
    -- 你好!我懂汉语,你可以用汉语跟我交谈。(老外说)
    意外!交谈之后,我才知道,他叫桑迪,是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的学生,也是一位瑞典汉学教授,利用暑假,到中国来旅游。从事翻译和翻译研究数十年了,我知道马悦然者,翻译大家也,他把大量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他的母语瑞典文。目前还是瑞典学院院士,即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 幸会,幸会,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要靠你老师手中的一票呢!
    -- 好听,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此刻的桑迪没有兴趣和我聊他的老师和诺贝尔文学奖,却沉湎在厢房那边飘来的哀婉凄美的演唱之中)
    -- 你能听懂苏州评弹?
    -- 能听懂五六层吧。
    为了不影响他欣赏评弹的演唱,我和友人也不主动和他对话,尽管对他的身份很感兴趣。
    -- 前两天,我登上了八达岭的长城,今天游览了留园。两个地方,很有意思。
    见桑迪有了谈兴,我们之间的交谈便有了下文。
    -- 怎么个有意思?
    -- 你们中国的《易经》讲阴阳,《易经》阴阳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阴阳”的思想,可以用来观察风景。比如,北京的长城,有阳刚之美,而苏州的公园,就有阴柔之美。
    -- 到底是汉学家,连《易经》也懂。
    -- 了解一个家庭,不仅要看丈夫,还要看妻子,了解中国的风景,不仅要登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嘛,而且一定要道苏州来,看看这里的公园。(见我表扬,桑迪谈兴更足)
    -- 这个比喻有创意。
    -- 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留园建园的时候,我们美国还没有建国。
    -- 是啊。留园最初建于1593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是在1776年。(我说)
    -- 这样算来,留园建园比美国建国还要早183年。(友人)
    -- 你的算得真快!(桑迪表扬道)
    说到此,才发现周围的游客都涌到平台靠近荷花池的栏杆那儿去了。
    就在我们交谈的时候,只见演唱评弹的那位女子走出了厢房,走到了一只小船上。现正坐在船上,手弹琵琶,一位头戴斗笠的老者,正坐在小船的舱前划船。

 

三游留园,今最留人【姑苏游记】(2/2)

 

    水面上的荷叶,随风翩翩起舞,荷花或打朵,或盛开,妖娆多情,船儿,就行进在这红花绿叶之间,眼前的这一幕不就分明是一幅画,一幅水彩画吗?
    -- 她弹奏的是《十面埋伏》吧?(友人问)
    -- 是啊,那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桑迪说)
    -- 你也知道那是《十里埋伏》?
    -- 我知道。这首曲子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描写楚汉两方的一场决战,汉军设下十面埋伏,打败了楚军,结果,项羽自刎乌江。对吗?(桑迪)
    -- 你不仅是汉学家,还是个中国通啊!(友人称赞道)
    -- 没什么,要做一个汉学家,必须是中国通呀。(桑迪)
    《十里埋伏》的乐曲,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的古曲,竟然在留园荷塘的小船上由一位女子弹奏!
乐曲声和荷塘景色又是一个绝配。

    船儿悠悠穿行于绿叶红花之间,时隐时现,那乐曲琵琶弹奏的乐曲,也时有时无。这与《十里埋伏》的曲名,不也构成绝配吗?

    -- 我今天是第三次游留园,想不到游出了味道。

    -- 前两次在什么时候?

    -- 1966年和1978年。

    -- 哦,那是遥远的年代啰!

    -- 穿过记忆的留园,最美今日!

    -- 哈哈哈......。

    笑声在涵碧山房内外,在荷塘上空传开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