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2009-06-03 20:44:37)
标签:

大理古城

旅游

分类: 寻踪山水

    5月27日,在游览了石林之后,便踏上去大理的路程。

    不过从石林到大理,得先回到昆明,再从昆明出发去大理古城。

    1995年在昆明与会期间,曾自费到大理去旅游。那次旅游,留下的痛苦印象是:从昆明到大理的那300公里的路程。乘坐的是夜行卧铺大巴。由于没有高速公路,车行整夜,受尽颠簸之苦。夜半曾在楚雄作短暂逗留。一夜失眠,清晨到达大理,强打精神,马上跟着导游的小旗作大理游!

    14年过去,换了人间!

    从石林到昆明,再从昆明到大理,一路皆是高速公路,豪华大巴,嗖嗖地行驶在宽阔的高速上,已非昔日老爷车加破路的感觉哦! 

 

图一  日尚未落!

已是晚上7时25分,车窗外依旧亮堂,田野和村落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此时此刻,上海已是万家灯火!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二  下榻宾馆

车行五个多小时,到达大理的下关,已近九时。下榻锦瑞大酒店。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三  宾馆门外

早起,在宾馆门外见兜售水果者,担子的一头放水果,另一头坐着一个娃娃。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四   再访大理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乃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五   又临城下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六   古代衙门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七   五华楼

与导游沈焰同志合影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八   街景

    养花种树,乃大理古城的传统习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划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
  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九  九街十八巷

    大理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十  佳节思亲

    5月28日,正值端午节,街头的艾草和菖蒲勾起游客的思乡思家之情!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十一   洋人街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十二   街头小憩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十三  繁华街市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人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十四   五朵金花

与五朵金花合影,由阿鹏拍摄,索价5元(EMB哟)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十五  金花和阿鹏哥

照片拍摄完毕,与他们六位座谈15分钟,他们猜我们的六日双飞云南行至少每人

要支付给旅行社10000元,当我告诉他们只需1990元时,皆瞠目结舌!

他们告诉我,在当地,月薪2000元者,是“绝对高工资”。

其中一位问我,你是不是住在海边?我说不是,她惊问:你不是从上海来的吗?咋不住海边?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图十六  回眸大理

从照片标明的时间看,在此仅逗留一个小时也,何其短暂哟!

“云游”归来(3):再访大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