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2009-05-10 20:22:31)
标签:

万年寺

旅游

分类: 寻踪山水

图一  巍巍万年寺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万年寺是四川峨嵋山历史最久的古刹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至今。

    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弹琴蛙内有较大的名气,《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李白喜欢峨眉仙山尤喜峨眉山月,因此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他下山后还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从金顶下,先乘坐百人大缆车,再换乘景区观光车,至中山区用餐,餐毕,乘坐索道,直上万年寺!

图二  中山区用餐处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图三  万年索道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图四  先过商业区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图五  香火鼎盛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图六  明代无梁砖殿

    此寺原有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几经兴废,现今只剩一座明代无梁砖殿。明代重修时,仿印度、缅甸建庙技术和风格,主殿长宽。全殿无梁无柱,不用一木,故称“无梁殿”,殿墙上装饰圆拱、垂柱、窗棂等仿木结构的图案。圆顶上建有无梁殿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物;殿内顶壁四周佛像密布,原供铁佛三千尊、金人十二、罗汉五百,造型古朴,称为“千佛朝普贤”,现只穹窿下正中供奉着高7.35米、重62吨,铸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菩萨神态安详,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情肃穆;莲花花瓣怒绽,重叠四层。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浑雄,大耳下垂,鼻几触地,四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又称“通吉”、“三曼多陀罗”,代表德行。传说此菩萨有延命之德,发过十大弘愿,因而成为主理德、行德者,尊号“大行普贤”。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普贤常骑六牙白象。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图七  无梁殿前看万年寺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图八  李白弹琴处

    寺内右侧有一长方形水池,相传唐代僧人广浚曾在池边为李白弹琴,遂有李白千古传颂的《听蜀僧浚弹琴》诗,诗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图九  导游讲解:弹琴蛙

    白水池中还生息着一种令人喜爱的小精灵--弹琴蛙。天气晴朗,游人站在池旁,轻轻击掌,它立刻就会弹起琴来,清脆悦耳宛如弹奏古筝,为游平添情趣。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图十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四川行(9):啊,峨眉万年寺!(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