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起床,在携程网上读到商益棠先生的对我的游记的评论。他是我尊崇的游记写作大家,其评论全文如下:
文字很棒!相片嘛,总觉得不该把樱花与郁金香放在同一取景框里,这道理就好像大喜大庆的婚礼上不该放哀乐一样。不过,继续看完教授的文章,又觉得婚礼上放哀乐才更接近生活真谛。当然我不是指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件事,而是看到那女婿中大奖后给这么多人命运带来的变故,好像不是乐极生悲都能概括得了的。
我随即发表了如下感想:
精彩游记,必定折射作者鲜活且深刻的思维,商先生的游记总让我捧读再三,咀嚼有味,也许就是这个理儿。
4月1日夜,独卧华侨饭店409室,辗转难眠,索性披衣起身,到门外观夜西湖。--
白天在太子湾所见,潆绕不去。婚姻的比喻太多了,比如围城、赌博、坟墓、游戏(一男一女合法地长久地呆在一起体味人间酸甜苦辣之游戏),等等。国人操办喜事,恭贺新禧,好话说尽,独缺西方教堂婚礼中牧师的现实主义的问话。所以我在游记中提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感谢商先生的点评,发人深省也。初写游记,我在商先生的大作中所学不少,还有晓汐,她的游记,很少纪实,写得空灵有味儿。当了数十年的教师,养成一个坏习惯,写起游记来,事无巨细,惟恐交代不周。结果却是“嚼饭与人”。比如,此篇游记出现了“明矾”,本来洋洋洒洒,交待详尽,想到你和晓汐的文笔,便一笔带过。体会到,过于详尽的交代,不仅稀释了“可读性”,且是对读者的一种“不恭”!
日后,有意将游记集结出版。出版时,欲请商先生提提建议,并写一篇序言,让你来谈谈旅游,谈谈游记,一定是篇大美文(差点儿写成了“大美人”),不知商君肯赏脸否?
最后,望商先生多多来寒舍,点拨赐教。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