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岸之居士
柳岸之居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0,335
  • 关注人气:66,3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太有才了”- 妙!(11月9日上午上博)

(2007-11-09 08:48:57)
标签:

知识/探索

你太有才了

 列位,《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之约稿已经完成,后日即可见刊。现在先发表如次,先睹为快哦。

 

    译界,正远离翻译实践,且渐行渐远。翻译理论(尤其是玄虚理论)正走红译界。而翻译本身,却被视为“小儿科”,而少人问津。前两日,正头疼。因为,案头放着一篇博士翻译论文。论文写道:同为社会表层结构的建筑和语言都利用要素的组合来重现一个社会的伦理关系。(顺便冒昧一问:你能看懂吗?)

    忽接《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记者小王的邮件,双目一亮,我顿时走出头疼!唉,翻译有多少鲜活的内容亟待研究呀!翻译研究的主体,应该是研究翻译本身。小王向我约稿,让我一谈对以下翻译的看法:

    “You’re a genius,” / “Genius!” 分别被译成了“你太有才了。”  (见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

    “你太有才了”是2007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小品《策划》中的经典语句,当时有人就预言,这句话必将是2007年最经典流行的一句话。-- 果然!

    见到此译,我的瞬间反应是一个字:妙!

    为啥呢?你看,原文和译文,语体吻合 - 口语对口语。试想,若翻译成了“你是一个天才。”/ “天才!”- 是否失却了口语的鲜活和灵动?更何况,小说《哈7》乃一部“荒诞”少年长篇小说。

    “你太有才了”虽出自小品演员之口,但是,它原本也是一句能懂、易懂之“大白话”。正如:你太有钱了/你太有福了,等等。此句式,因小品《策划》而流行,却不能视作其“专利”。  

    有人担心,如此翻译会读不出原版的味道。- 此观点颇含新意。笔者在《翻译美学》一书曾指出:翻译美学所涉及的“和谐”是多元的。适当地在译文留点译痕,让读者体味原版的味道,也是一种美。比如,曾经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马克·吐温的著名幽默短篇Running for Governor(竞选州长),就出现过译痕累累的句子。如:

    原句: …there was a muddy undercurrent of discomfort “riling” the deeps of my happiness.

    译文:……却有一股不愉快的浑浊的潜流“搅浑”我那快乐心情的深处。

须加说明的是,在译文中读出原版味道的译文,实属点缀,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You’re a genius,” / “Genius!” - 无论如何,也译不出原版之味道!

“你太有才了” – 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