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上丝绸之路”译谈(7月8日下午之上博第二篇)

(2007-07-08 14:14:18)
标签:

丝绸之路之英译

 

列位看官,人们如果将世界历史作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唐朝(公元618-907年),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不论从人口数量、疆域面积,还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等方面。举个例来说吧,当时唐朝的瓷器(唐三彩)、丝绸、茶叶等,通过路上的“丝绸之路”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销往中东、地中海沿岸各国,再漂洋(the Atlantic Ocean)过海(the Mediterranean Sea)远销到欧洲。英语中有Milky Way ,汉语中古有“丝绸之路”(Silk Way)。张骞出使西域,后来人们便开辟了从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过中东诸国,最后到达地中海的陆路通道,历史上就称这条通道为“丝绸之路”。再后来,随着世界航海术的发展,航海业越来越发达,人们又开辟了一条经中国南海、过马六甲海峡、入印度洋、穿苏伊士运河、抵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海上丝绸之路,再穿越大西洋,便可抵达欧洲各国。“丝绸之路”,不论是陆路通道,还是水路航道,过去是一段实实在在的历史,如今成为永久的文化沉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又揭开了这段封埋已久的历史和文化的面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于1990年10月23日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途经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于1991年2月14日抵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泉州市进行考察,并召开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五十篇论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汇编成册,取名为《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China and the Maritime Silk Route),副标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UNESCO Quanzhou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hina and the Maritime Route of the Silk Roads),此书后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英语译文竟有九种之多,就连书名与其副标题中的译文也不统一:书名中译为the Maritime Silk Route,而在副标题中则译为the Maritime Route of the Silk Roads。而书中各篇论文对“海上丝绸之路”一词的英语译文译者和编者都不统一,五花八门。其译文如下:

   1/ 译为the Maritime “Silk Road”;

   2/ 译为the Silk Road on the Sea;

   3/ 译为the Silk Road over the Sea;

   4/ 译为the Maritime Silk Route;

   5/ 译为a Sea Silk Road;

   6/ 译为The Marine Route of Silk;

   7/ 译为the Silk Road on Sea;

   8/ 译为the “Marine Silk Route”;

   9/ 译为the Maritime Route of the Silk Roads;

    国外的学者有两种译法,第一种与上列的第8种相同,译为the Marine Silk Route;第二种与上列的第4种相同,即译为the Maritime Silk Route。

    “海上丝绸之路”是个专门的术语,它来自“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指自我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以来,相继开拓的一条由中国通向阿拉伯世界、延伸到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国际贸易通道。凡是经内陆道路的,称为“陆上丝绸之路”;而若是经海洋路线的,则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显而易见,“海上丝绸之路”的“路”是该术语的中心词;而这“路”并非陆路,而是远洋的航道。上列的译文中,第1、2、3、7种译文中的“路”译为Road,而Road一般指陆地上的道路(尤指公路);若指水上的,只能指近岸作船只抛锚处,并且一般用复数,绝不可指远洋的航道。这里的“路”译为Route才是正确的。Marine和Maritime这两个单词均可作“海上的”解,都是形容词,但Maritime突出涉及有关海上的航行与商业活动,使用Maritime一词比Marine更贴切,最佳的译文应该是the Maritime Silk Route。该译既简洁明了,又准确地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