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方周末》,你震撼我心!(6月1日9时又改)

(2007-05-31 21:50:07)
分类: 断想不断
 

各位看官,今天出版的《南方周末》发表了余虹的一篇文章 --《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读后,心灵震撼。现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枪击事件,韩国学生赵承熙开枪打死了32个人,赵本人饮弹自尽。

    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响。次日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草坪上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是33块。其中一块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

    在守夜仪式上,校园里点燃了33根蜡烛,为33个,而不是为32个亡灵祈祷。赵承熙也有他的悼念碑,旁边也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了纸条。其中一张写道: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

    与33根蜡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加爵被枪决后,其骨灰至今还孤独清冷的在那里。没人收留。包括他的父母。

    “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非理性激情。不管它来自何处,都可能导致罪,尤其是来自争议要求的恨。历史上形形色色以“正义之剑”杀人的罪是实在太多了,马、赵只不过是其中的小巫而已。以伸张正义之名而产生的恨可能导致十分邪恶的罪,于是,爱的问题最终将我们引向恨的难题。恨,是一种非常隐蔽而顽固的罪恶之因,尤其是在正义的名义之下,因此重要的不是道德上的是非,而是心理上的爱恨。也许如何消除恨,才是杜绝罪恶的首要问题。显然,只有爱可以否定恨并战胜恨,而恨不仅不能否定恨和战胜恨,还是滋生恨的土壤,所谓“因恨生恨”。世俗的爱恨情仇之所以轮回不已,其主要根源就是它们之间割不断的纠缠。

   一个经过神圣之爱洗礼的社会,是一个共同以爱来承担罪恶与不幸的社会,是一个化解仇恨的社会,那里的人有福了;一个没有经过神圣之爱洗礼的社会,在此人们不仅世世代代饱尝了世态炎凉和仇恨的苦果,也混混噩噩的参与了这种炎凉与仇恨的铸造。
    文章还提及了这样一件往事:1991年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打死了五名教师和学生,最后自尽。事后第三天,受害人之一的副校长安妮女士的三个兄弟就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公开信。信上说“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
    文章作者最后问:什么时候,那陌生的爱才会进入我们的灵魂,成为中断爱恨情仇轮回的巨大力量?
    读此,本居士久久难以入眠。现在正提倡“和谐社会”,我想,“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许就是让整个社会充满非原始的,非情感的,非狭隘的博爱、真爱,和大爱。让我们记住一个数字:33。
柳岸居士
5月31日深夜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