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2009-09-26 12:53: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备课记录 |
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三单元)
全册说明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关于位置-----介绍整体安排,位置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方位与极坐标系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介绍整体安排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整体安排本册内容以“鸡兔同笼”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单元介绍
一单元:位置
“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级(一下)----学习了如何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中年级(四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册教材----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教学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为初中学习“图形与坐标”打好基础。
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是: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
1. 在实际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二、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或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三、
例2是进一步的抽象,将实物在网格图上抽象成点,形成坐标的雏形,数对与点能相互转换。
四、考察点:
1.根据点的位置,学会用数对来表示该位置。
2.根据数对,在情境中或在方格纸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五、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注意数学上的提升。
(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情景用他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位置,怎样说更准确一些?逐步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表达,这仍然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体现。)
2.注意
渗透
(强调数对的有序性,强调轴位上点的习惯性写法—先横轴,后数轴。这和我们第三学段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描述是一致的,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渗透。)
3. 可结合相关练习进行扩展训练。
(例如,在数对的学习中,可以和轴对称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描述某两个对称点的位置,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以加深对“数对”这一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还可根据点的位置,计算图形的面积)
二单元----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
•
•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
共同点:
1. 注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加减法)。
2. 借助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 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不同点:
1.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算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注意区分抽象算式与具体情境中的不同意义)
2. 精减了分数运算与问题解决的编排。
重点是分数乘法的意义与算法,难点是在理解意义和算法的基础上能灵活的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Ø
五、教学建议:
(1). 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扩展、延伸。借鉴人教旧教材的编排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因为分数乘法的意义很重要,所以实际教学时可把意义和算理分开来讲,先把意义讲清楚,再结合意义来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就显得很自然,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也更容易(可参见九义教材的做法)。
(2)、加强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分数乘法算理的理解。(算理理解的基础在于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3)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Ø
基于分数问题的特殊性与典型性,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安排了分两步走的策略进行。
第一步,在前面的计算意义和算法探索中,安排了主要以“量”为主的解决问题类型。例如---这一类题,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关系,熟悉数量关系,另外,也为后面学习奠定一个基础,不至于很陌生。
Ø
例1是比较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整体与部分)
例2例3是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类型,即整体与部分、两个量之间的少几分之几,多几分之几的问题。
说明:例2是整体与部分的,例3是两个量之间的多几分之几的类型。
这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难点,拓展开来,就是基本的分数乘法类型在这里都要涉及。
Ø
例如:画线段图理解---画图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对于这一技能的培养在学生接触“倍”的关系时就应该开始了,所谓分数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就是从“整数倍”中引导迩来的,
Ø
这是现在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因为不再区分因数的位置,所以根据算式说意义就应分情况讨论。对分数与整数相乘来说,如 ×5,就有两层含义: (1)5个 相加;(2)5的 。对两个分数相乘来说,则是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 × ,既可表示 的,也可表示 的 。另一方面,根据意义列算式时,则可列出两个算式,但它们表示的意义都是特定的、唯一的。如根据5个 相加列出乘法算式既可以是 ×5,也可以是5× ,这两个算式在此处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都表示5个 相加,不能说是5的 。
三单元----分数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地进行计算。
2. 会用方程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与九义教材相比
相同点:
1.关注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 借助操作与直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不同点:
精简了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
九义:
第一部分:X×3/4=18、X×3/4×3/5=9
X×3/4=20×3/5
第二部分:X-X×3/4=18
两部分均有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比较(因为过去有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实验:
X×3/4=18 、X-X×3/4=18
Ø
Ø
例1完成的是除法的运算意义的教学。由于运算意义既是建立计算法则的基础,又是判断在什么场合应用这种运算的依据,所以,明确运算意义就成了计算教学的首要环节。由整数除法引导学生过渡到分数除法,明确除法意义的一致性。
例2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教材安排了折一折的活动,以通过动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这个内容的教学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通过折,理解÷2的2种算法-----(略)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计算÷3再次比较,哪个算法更具有普遍性。
Ø
例4是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此例题是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分数混合运算。同时也能使学生初步看到分数除法在解决一般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突破了原来只讨论分数除法典型应用题的局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
1、加强意义理解,分数乘法(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法(对应的逆运算)后者难理解,一般讲,沟通、转化时,,用第一种意义,第二种,是引申意义,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应适当渗透。以形成知识系统!
2、
直观操作----主要体现在计算方法的理解过程中。在例题教学中,习题练习中,关注学困生的情况,需要多次演示,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转化。
n
n
Ø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2个例题例1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例2是“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与以往旧的教材最大的不同是解答方式上尽量回避算术解答,提倡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这与初中的学习是衔接的。
建议: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带分率的句子,已知什么,求什么,与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对比理解。形成解答技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用除法。
重点还是从意义上理解,进而理解数量关系,做到大的沟通与整合。
到此,应加强对比练习,做专门的训练
Ø
内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比的应用三部分。
析:比的意义,同类量之间的比和不同类量之间的比。
按比例分配,和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注重了多种解答方法的渗透。
Ø
n
n
Ø
Ø
几点教学建议:
1.重视数学思想渗透。
2.让学生数学的思考。
3.教育需要等待.
4.不能让学生崇拜你,至少让学生喜欢你。不能学生喜欢你,至少尽量让学生学习快乐。
5.六年级一学年之际在于上半学期,从知识点上,分数解决问题是重点,习惯的培养上(培养学习、作业和思考的习惯)
基础过关,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时期。
6.课堂上教师“懒”一点,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再会演,演得过演员吗?数学再有趣,没有游戏有趣吧?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只有让孩子动起来。让孩子自己演,自己去做,自己去感受数学的魅力。
8.交流。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互相交流。
邮箱:fabdq@163.com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教材 |
原义务教育教材 |
人教版教材 |
|
数 与 代 数 |
六上 |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应用题;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百分数应用(一般应用、纳税、 利息) |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应用);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运算;分数除法应用题(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般应用、打折、纳税、利率) |
六下 |
比例: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 |
负数 比例: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
|
空 间 与 图 形 |
六上 |
圆:圆的认识、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扇形;轴对称图形 |
位置:用坐标表示某一位置。 圆:认识圆,画法,轴对称图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
六下 |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球(了解) |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
|
统计与概率 |
六上 |
无 |
统计: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优点 |
六下 |
简单的统计: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了解扇形统计图。 |
统计:折线统计图。 |
|
实践与综合应用 |
六上 |
量一量,算一算;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
确定起跑线;合理存款。 |
六下 |
美丽的校园: 确定学校各建筑的位置 ;画学校平面图。 节约用水 |
自行车里的数学 节约用水 |
|
数学思想与方法 |
六上 |
计算利息(对比) |
合理存款(分类、对比)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猜想) |
六下 |
无 |
数学广角(分类、猜测) |
|
总复习 |
六下 |
数和数的运算 代数初步知识 应用题 量的计量 几何初步知识 简单的统计 |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综合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