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听课手记
(2014-03-05 22:34:2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研 |
《江畔独步寻花》听课手记
文|飞鸿踏雪
今天听了一节诗歌鉴赏课《江畔独步寻花》。
大概环节是这样的:
1.课前热身,赛诗会。(检查背诵了一些古诗词)
2.关于春的词语(春暖花开
3.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
4.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4)反复读
(5)再品诗
5.根据以上五种方法开始学习诗歌。教学过程如下
在“解诗题
在“看注解
在“反复读
(1)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
(2)哪几句写花儿?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
(3)后两句写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4)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嬉戏在这样的美景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最后课堂检测没能按时完成,拖堂了。板书只完成了一半。
同伴互助时大家困惑:一开始课堂气氛很热烈呢,怎么学生越学越没劲儿了?怎么这么简单的一首诗,一节课还讲不完呢?
飞鸿思考:
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流失的主要原因应该在学习目标和相关问题的设计上。
这首诗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那在中学再学跟小学学习应该有什么不一样呢?小学阶段主要停留在懂意思和背诵默写上,而中学阶段应该定位在如何进行诗歌鉴赏,这与中考的方向是一致的,老师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这首诗通俗易懂,朗读的节奏了、重音了,不必纠缠太多。还有老师只是从朗读方法上进行理论指导,却连一遍范读都不敢进行,这就让朗读指导始终在空口说教上。“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只要示范一遍,好多问题都就解决了。
关于诗题里的“寻”,我认为就是“寻找”的意思,学生把“寻”理解成“欣赏”是不正确的。这个句意可以这么理解,但对单个字这么解释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如果老师有应变能力,可以“寻”为突破口,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寻,就是寻找的意思,所以这次赏花不是作者偶然看到了花而欣赏,而是作者有意的主动地去大自然里寻找可观的花景。联系背景,杜甫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终于来到了成都锦江边,在亲朋帮助下有了自己的草堂居住,终于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个“寻”字,表现了他对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样就把本课的一个难点“情感”问题解决了。
这首诗容易写错的字就两个,一个是“蹊”,一个是“留连”,提醒学生注意并弄清意思就是了,课下注也非常简单,没有难懂的词语做障碍,不必在字词上纠缠过多的时间。诗意也非常简单,让学生讨论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学生也对许多内容的重复探讨,产生厌烦情绪,这也是造成积极性流失的原因。
老师所设计的几个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梯度,学生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第(4)个问题,就非常小儿科。如果对小学生提出如此问题还可以,可对八年级的学生再提这类问题,当然就会让学生觉得没意思,懒得思考。就像让学生摘桃子,伸手就能够着,反而没什么意思,如果让他们跳起来比赛谁能摘到,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陡增。比如,弄清诗意后,可让学生赏析本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移情于景,物我交融,情景相生;可让学生赏析后两句的写作角度:视听结合;可让学生赏析整首诗的写作角度:先静后动;还可让学生体会后两句“时时”“恰恰”两个双声词在朗读中的作用,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可以让学生整合后两句的正常语序: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感受鸟语花香的诗意表达;也可让学生感受“戏”与“娇”的用词魅力;还有“黄四娘家”人名入诗的民歌风味的生活情趣.......
所以综上所述,不是学生听课状态出了问题,而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节奏出了问题:知识密度不够,造成课堂节奏的松散;问题梯度不够,造成上课的“平铺直叙”;课堂容量不够,“蓄水”太浅,当然无法掀起波澜,这就造成了学生注意力的松散。
飞鸿建议:
这首诗较简单,可以和本单元欧阳修的那首《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对比来读,《江畔独步寻花》学生已在小学学过,可用来辅助学习《丰乐亭游春》。比如:诗题比较
飞鸿的想法也只是设想而已。写在这里是不愿意让自己的教学思想就这样在时光里流失了,具体可不可用,还是课堂说了算......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畔独步寻花(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丰乐亭游春三首
作者:欧阳修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前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