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例说“备课”的基本要求及飞鸿的几点教学思考
(2011-11-07 22:02: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研 |
余映潮老师例说“备课”的基本要求及飞鸿的几点思考
整理、思考|郭素青
余映潮老师例说“备课”的基本要求
(2011年11月3日,余映潮在WGY中学做《例说“备课”的基本要求》的讲座,飞鸿踏雪根据听课笔录整理成文,记得仓促,有些内容可能欠确切。)
一、精细研读教材
一篇课文要写出五篇的内容,一个字要写出几百字。把教材要读厚,把课文内容要教薄。读厚才能增加一个老师的实力,读薄需要对课文精心设计。没有优秀的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好课。
看《行路难》一课有哪些知识:
作家知识
这篇课文有许多美点需要我们整合,我们要更好地地诵读这首诗,如此才能品味出这首诗的表达妙处。
学生活动
(一)朗读
——学生会把诗中所有的句子都找出来,一定要用这样的活动来锻炼我们的学生,我们敢于这样做,,鼓励他们这样做,边远的学生也会很“洋气”。——把课上在细处,就会品味“长风....沧海”这样的警句。
(二)朗读,品析诗中难句。
——哪些诗句是难句?最难的就是那些有典故的句子。知识就在这样很自然的状态下,似乎是无意识的,其实是很有意的状态下教给了学生。——用你的体会代替锤炼的分析。
(三)背读。读诗——背读——理解什么是典故。
你的课堂有没有给学生讲知识?你的课堂是不是在训练学生的能力?要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的知识,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能力,把课上成训练课。
《行路难》教学创意
朗读,感受美句
朗读,理解难句
二、
识记、理解、背诵、运用、赏析——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的灵魂就是语言积累。——因为忽视这些,我们的多少课都浪费了,课文的语言运用在20%。河大版的教材很难,需要老师们有很高的素养,用诗意的文学的优美深刻的内涵去感染学生。
《雨的四季》可以被我们用来很好地训练我们的语言活动。
《雨的四季》的创意
(一)美说。
根据课文内容用三个字的排比句来概括它:春雨(柔)、夏雨(猛)、秋雨(凉),冬雨(静)
老师有感觉地把它作为训练的内容。换个角度,用四个字概括,五个字概括,六个字概括,会使课堂非常灵动,非常美妙。比如:春之雨润物无声,夏之雨.......
(二)美读。
一个好的片段当场背下“当田野上....开阔的大地”,背10分钟,比老师的分析要好得多,增加课堂积累,如果文段太长,可以背一半。
(三)美写。
春雨是美,夏雨是美。春之美,夏之美,秋之美,冬之美,要求用课文的语言,写100字左右的短文,这样的活动,有时句句是美句,要求精细研读课文。
三.创新设计艺术
这篇课文,极少有老师将视点放在一个片段上。这是怎样的一篇范文啊,可我们没有看到它的训练价值。我们必须把读教材放到第一位。
《爸爸的花落了》教学创意
日记一则
短文一篇
知识一点
这篇课文是记叙在小学毕业的某一天,在写这个事情的过程中不断穿插一些事情而构成。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把毕业典礼的有关描写画出来,摘出来就是一则生活日记。
这是这篇课文的最美妙之处,把课文中的这些内容摘出来,课文的技巧就出来了——穿插。
知识一点——穿插方法的欣赏——极其巧妙。
这样教材教学的设计上就有了创新。它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上,关键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多姿的创新,把学生深深引进在课文里,写作里。弄清一点,清晰一点。
四.学生活动充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创意
说故事
作欣赏
讲故事:齐威王跟典故有缘,门庭若市,一鸣惊人,讲故事的目的是文意的把握。
编练习:一组一组的编练习,把所有的同义词,一词多义找出来,编练习的过程由学生做,不是老师做,一词多义,多词一意,一个“讽”一个“味”,都是说的意思,课文中还有吗?——通过练习,将学生深深引进课文。
作欣赏:课文中的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窥镜”,照了几次镜子?“暮寝而思之”,“思”,谋士的形象,含义无穷;魏王的“善”字表现了“王”者的风范,推进了故事情节。
听讲析:虚和实,繁和简,课文里边的“三”,再发现。对徐公德虚比,没有具体写他的美,永远是虚写。
五.提炼读写规律
《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创意
课文集美
把课文中最美的文句组合起来,请同学们进行课文集美。创作微型的《紫藤萝瀑布》(缩写),要求表现出课文的大致脉络,要求表现出课文的咏物抒情的方法,,表现咏物抒情的主旨——引出实物——美化实物——升华实物——形成微型《紫藤萝瀑布》
飞鸿踏雪的几点教学思考:
余映潮老师的讲座,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丰富的课堂实践结合起来,以河大版一些课文的典型创意为例,给我们的备课提出了一些非常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基本要求,这些创意,开阔了我们的思维,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从具体操作的层面上让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日常备课进行深深的反思,让我们真正明白要想有创新的课堂,必须先有先进的创新的教学理念,要想有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必须有研读文本解读文本的硬功夫。老师的知识储备了厚实了,把一篇课文真正读厚了,才谈得上薄发,才谈得上把课文教薄。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必须关注语言教学,必须注意学生各种语文知识的积累,没有这些积累做底垫,语文的各种能力的形成就只能是空谈。
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以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练笔,关注学生的表达,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做好这些训练本身就是在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只有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有所触动,才能谈得上学生活动的充分。
知识是有规律的,教学是有规律的,读写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字词句段篇是课文的要素,听说读写书是学生的能力要素,高明的老师用巧妙的教学创意,有意无意之间就实现这些要素的转变,学生的能力就在各种美的因素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再高深的理论,如果没有具体的实践印证,都会沦为空谈。余老师的备课要求是对课堂实践的总结,是他教学经验的结晶,是他带给我们一线老师的一笔丰厚的礼物。他的创意,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给我们打破墨守成规式的教学一份殷切的鼓励,激发了我们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对文本深入探究的乐趣。他的课例是语文的,诗意的,有创意的,不落俗套的,他的创意总让我们的心智为之一亮,思维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我们相信,借课改的东风,这星星之火,必会燃出燎原之势。
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诗意的高效的,它应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应该积累和训练相结合,应该是学和教的无缝衔接。如果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训练课,那是语文的悲哀;如果我们的学生喜欢语文了,却没有好的成绩做保障,不能让这种喜欢在学生的有限的读书生涯里甚至是整个人生里延续下去,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既能给学生一粒人文的种子,也能给学生一张大学的门票。人文的种子将给他们带来诗意盎然美丽无比的人生境界;而大学的门票又会给他们提供踏上追求别样人生的台阶的可能。
思考余映潮教授的这几点备课要求,努力让我们做一个能够给学生美丽人生的语文老师。
语文是美丽的,教语文是美丽的,学语文也是美丽的,语文因为爱语文的老师和爱语文的学生将更加美丽诱人,精彩纷呈!
语文是诗意的美丽的,更是智慧的,语文因智慧而美丽,教学因创意而精彩。
感谢余老师的精彩一课。能亲聆大师的教诲,是我们从教生涯的幸事。
设计源于积淀,探究成就特色。向余映潮老师学习,有创意地开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努力打造我们美丽诗意的高效课堂。
再谢余老师的精彩讲座。
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