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拥有一切却不想拥有任何

(2010-11-14 19:34:3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研

拥有一切却不想拥有任何

文|飞鸿踏雪

 

上星期四到某中学听课。

台湾女作家罗兰的散文《秋颂》。

刚刚立冬,秋天的影子还不远,所以那些写秋的句子很能触动人心。

“秋颂”即“颂秋”。但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颂秋,更是歌颂具有秋一样情怀的人。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秋的眸子是怎样的?秋的风神怎样?文章没有接着描述,而是接写秋天的景致。

枫树飒爽;秋叶萧疏;秋林秀逸;暮色凄楚;秋院清寂;秋云闲淡;秋风纯净;秋水明澈;秋色闲逸。

每一种景致细读了,都是在写人。

枫树经霜素红,临风飒爽;秋林有“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晚风暮色,“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情愿把奔放的感情凝结”;秋院“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秋云“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全然无动于衷”;秋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如此一尘不染”;秋的本色“闲”与“逸”。 
尤其是写到具有“秋之美”的人,那句“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很是触动了我的心。 
正如罗兰所言,“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正是因为曾经拥有了一切,所以才不想去拥有任何。 
秋天曾把辉煌发挥到极致,所以才能从容地面对萧条。 
正如那些经历人生坎坷的智者所言,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什么! 
走过经过了,才知道,这样来来去去,什么也没有;等发现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才敢说,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什么。 
这让人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人生重要的应该是一个过程,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在经过的过程中有收获,有快乐,这就足够了。 
走过了,知道这个过程什么也没有,这也是一种收获。 
有人说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得淡泊闲逸潇洒。可是他的儿子长大之后,他又想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污浊的官场。有人说,你那么淡泊,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陶渊明说,我能够淡然是因为我已经看过繁华。从繁华到淡然固然是一种境界,可我的儿子还不知道繁华是什么样子的,就让他这么过一辈子是残忍的。 
秋天之所以能把“一切赞美和宠爱都隔离在清洁的秋光外”,是因为,她曾经得到过赞美,曾经得到过宠爱,她有过春的蓬勃,有过夏的繁盛,有过累累的硕果。 

罗兰说,儒家给我们力量,道家给我们境界。

罗兰讲究“为而不争”。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的境界是秋的境界。儒家的力量如春夏的力量。

有一篇文章叫《非走不可的弯路》。有些弯路非走不可,不走弯路,如何能明白什么叫曲折呢?

唐僧取经如果没有了九九八十一难,那经卷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人不可能一步就达到秋的境界。

之所以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是因为他们走过了春夏。

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而言,让他们理解秋的闲远、闲逸、淡泊的境界,显然是不易的。对他们来说,秋真的可望而不可即。

只有拥有了一切才谈得上不想拥有任何。

愿孩子们,先拥有春夏,再慢慢拥有秋天。

真正到了水瘦山寒的冬天,也就拥有了一切。

拥有了一切的时候才不想拥有任何。

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

 

 

附:

秋颂(罗兰)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附: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了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一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在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我的更多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