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课堂实录、点评及评后反思

(2007-09-13 20:30:17)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校园生活

高考

命题作文

审题

点评

分类: 教育教研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课堂实录、点评及评后反思

文/涧边幽草

(说明:教师节后的第一天,即9月11日,教育局局长、副局长(2名)、办公室主任、督导室主任、普教股股长、教研室主任等一行前往第一中学听课,幽草随往,并授命评课.听课、评课后,颇有收获,随记之。)

一、导入:同学们,作文在考试中占得分值教最大,但学习中却令同学们头痛。高考作文有哪些类型呢?(跟学生齐说)命题、话题、材料。今天我们重点分析命题作文。

二、【考点解说】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以上内容,多媒体展示)

三、命题作文的历史回顾:统一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变幻多端,起伏跌宕。从历史的趋势来看,限制性呈递减之势,而自由发挥的程度则日益增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限定性主要在政治方面,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政治化转向道德化,八十年代中期间或有思想评析(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近墨者未必黑》)的题型出现。根本性的突破是基础教育改革展开以后,如1998年的《假如记忆能够移植》和1999年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四、近3年的高考作文类型回顾

2005年17套:话题10套     命题4套       材料3套

2006年17套:话题7套      命题6套        材料4套

2007年18套:话题4套       命题9套        材料5套

(以上内容多媒体展示)可见,命题作文的趋势逐年加强。

五、2007年全国高考命题作文题目展示(多媒体)

2007年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天津:有句话常挂在耳边

2007年湖南:诗意地生活

2007年四川:一步与一生

2007年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

2007年福建:季节

2007年江西: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7年江苏:怀想天空

2007年辽宁:我能

六、审题:老师归纳分析:命题作文趋向有加!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那么怎样审题?

(一)   审清限制,确定文章范围

(内容限制,文体限制)

例:2005年北京卷:以“说‘安’”为题作文。(60分)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审清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我钦佩的一个人》《我喜欢的一个人》

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语:钦佩、喜欢,并分析两词的区别。引出如何抓题眼。

如何抓题眼?

1、  偏正短语的题目:

《课余生活》:“课余”限制,注重定语,定语决定了写作的内容。

2007年湖南卷:诗意的生活

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诗意”是怎样的生活。

老师归纳: 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池清水,可以是一缕花香。诗意,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

2.动宾短语的题目:

《过生日》《盼生日》

《看家乡》《思家乡》

提问学生,不同的动词,会写什么内容。

老师归纳:动词决定了写作的内容。

3、  主谓短语的题目:

〈〈我赞成这件事〉〉〈〈我看课外读物〉

2007年辽宁卷的〈〈我能〉〉与〈我敢〉〉比较

提问学生这两个题目应该写什么。(1)写对这件事赞成的态度(2)写对课外读物的看法,要涉及正反两方面。

老师点评:〈〈我赞成这件事〉〉要写出两种人的不同态度。〈〈我看课外读物〉要辨证分析。

《我能》主要侧重我有这样的能力。《我敢》主要侧重我有这样的决心。

4、  并列短语的题目:

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1986年全国卷《树木·森林·气候》

老师分析:以上并列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还有更深一层的联系。

5、  句子:(要关注主谓宾)

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老师分析:”,“坎”是什么,“坎”的意义何在?必须交代清楚;无论“坎”是什么,至少人人都有话写,。限制性还表现在“必须”一词上,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你想写得思想不健康不振奋都不大可能, (也很大限度的杜绝了“偏题”的危险)这就体现了高考作文一个明确的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开放”表现在主语的缺位,给考生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

(三) 审清材料,确定文章内容。

2006年北京作文题: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式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老师提问:你从中读出了北京的那些符号?

学生:建筑符号,民俗符号(比如京剧),文化符号,科技符号。

 

四、审题方法:

A. 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学生练习: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老师: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学生练习: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老师: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

学生练习: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老师: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

学生: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老师:还可以写2008年的奥运会徽,奥运歌曲,吉祥物等。

B. 虚实结合,由表及里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2007年福建卷的《季节》,可指自然,也可以写历史、人生、社会等。

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老师问:“春光”指什么?

学生:美好的事物:爱心、孝心、自己的成绩、人生的辉煌与收获…….

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老师问:“你的手”是谁的手?

学生:爸妈、朋友、老师、同学、李白、保尔……..

老师总结: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C. 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老师:举例说明一步与一生的关系。

学生:(1)阿姆斯特朗登上球走出宇宙飞船时说:我跨出的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却一大步。(2)一失足成千古恨,无数贪官都有过种经历,他们后悔当初迈出那一步,使他们从两袖清变成欲海难填,最终沦为阶下囚,原来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一步改变的。(3)大师和匠人的差距也仅仅只是一步之遥。(4)一步也可以使人走向成功,也可以使人走深渊。

五、审题练习:

2006年辽宁卷《肩膀》

老师:“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

学生:父亲的肩膀、朋友、班主任……..

老师;这样通过“肩膀”,可以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友谊的赞歌、师爱的颂歌……

老师: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请大家举例。

学生: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老师:“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老师:“并肩作战”);④基础(老师: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六、作业:2005年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

 

                      幽草评课:

授课的刘老师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一位年轻教师。2002年师大本科毕业,2005年曾送过第一届毕业班。今年又担起了高三的重任。

关于高三语文复习有许多板块,在150分的试卷中,作文占有60分,可谓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在高考中,有时可谓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三怕之中作文居首,可见作文教学的艰难。怎样从60分里夺分,是摆在每一个语文老师面前的重任。

高考作文可复习的点很多,就命题方式来说有命题、话题、材料(包括文字材料、漫画材料),就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就文章结构有开头、结尾、过渡等,刘老师抓住这个既传统又新兴的“命题作文”的审题这一重要环节,可谓“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有的放矢。

在具体的分析中,她先从作文大的分类谈起,借助考试说明,从历史回顾着手,让学生对高考命题作文有了一个清晰的时间上的认识。(1959年离我们很远,离年轻的刘老师也很远,能从这么久远的年代入手,可见老师在课下所下的功夫之大。)然后对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情况作了分析,分析了命题作文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对高考命题趋向的高度敏感和适时把握。如果说历史的回顾是经,那么对07年高考命题作文的展示就是纬。这样高屋建瓴,宏观把握,纵横交织,开篇就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体现了老师良好的授课素质和丰富的知识底蕴。

在这个网络的基础上,老师抓住审题这个重点和难点,从审题-----到方法     到练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抓住一点,各个突破,注意了教学的细节,体现了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老师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个一节课血肉丰满!

常规练习和高考题目的紧密结合,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是一种有高度、有内涵、有目的,针对性比较强的复习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紧密关注高考、围绕高考、不知不觉中形成一切为了高考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对于刚刚进入高三逐步走向高考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

语文老师要富有激情。虽然是一节复习课,但授课老师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语言流畅,教态潇洒,老师的情绪和激情激活了课堂,使看来很难操作的作文课上得激情飞扬,文采四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白璧难免微瑕。不足之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知识性的错误 

   2007年湖南卷:“诗意的生活”应为“诗意地生活”,一字之差,写作的内容就有所不同。“诗意的生活”着重生活的内容;“诗意地生活”着重生活的方式。

(2)审题中只注重了写作的内容,忽略了对表达方式和文体的限制与选择的审读。

比如《过生日》与《盼生日》“过”决定了要用记叙的方式,“盼”决定要用心理描写。《看家乡》与《思家乡》“看”要用到景物描写,“思”要用到心理描写。《我赞成这件事》“这件事”要记叙,“我赞成”表明态度,需议论,因此本文写作需叙议结合。这些点,如果老师能得到恰当的点拨,兴许会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2)       在审题中,我觉得还要在引导学生在以下三方面下一下功夫

第一,   在限制中求准。如《二十年后相会在母校》,限制相会在“二十年后”,不是其他的时间;相会在“母校”,不是其他的地点;“相会”显然是叙写的重点。

第二,   在灵活中求新。无论命题限制多么严,总有未加限制的方面。如《我的一位老师》未限制哪位老师,只要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就都是“老师”,都可以写。比如,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这样就会有更多更新颖的题材。

第三,   在隐含中求实。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如对《铺路石》、《桥》之类的题目,更要善于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比喻或象征意义。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这道坎”与《提篮春光看妈妈》中的“春光”就是审题难点

总之,作文复习的板块还很多,高三阶段分板块复习,集体教研,分工合作,责任到人非常必要,年轻老师要勇挑重担,担子重点,压力大点,有助于年轻教师的的专业化成长。相信明天我们的成绩更辉煌!

                 领导评课摘要

局长:从授课上可谓成功!只是讲得有些匆忙,内容很多,不一定非要一节课完成,作文贵在实践!要在实践上下功夫!会写了才是真学会。有了好成绩才是好结果。

副局长:青年教师要注意基本功的练习——学校要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督导主任:老师素质不错,但要思考怎样把教师的素质和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有些作文题老师在审题的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思路打开。最后要试这把教研变成“学研”,效果检验一切!

普教股股长: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课件中的同一个题目,书名号一会儿单一会双,不能为学生树立严谨治学的榜样!

              幽草的感悟

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二、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终有一得。大智若愚!

四、领导永远是领导。树的高度,小草永远不具备。

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