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中没有颜如玉

(2014-07-13 19:34:18)
标签:

文化

原创

时尚

休闲

分类: 行云流水

书中没有颜如玉
   

白衣书生

 

  我的枕边,总有两三本书。往往在午夜临睡之际,我总是会靠在床头,就着明亮的灯光与无涯的寂静,顺手摸过一本,翻看起来。借以在经受整日的浮躁之后,沉淀内心,幸许大多都能在赢得短暂的舒适之余,趁机睡去。

  只要不是长篇,我更乐意于随手翻开,翻到哪儿算哪儿,看几页算几页,直至睡意来袭。一般,都会看完其中的某个章节,或是某篇短文的尾子,然后才会打住。如若是长篇,便会在此次的结束处折上一角,待得下次找到记号再接着看。

  故而,我的居所最多的物品,就要算是书了。不过,我倒从没什么兴致要去把它们给码得很整齐,看过的没看过的也不刨堆分类。名著与新作,也从不曾有过什么高低贵贱与亲疏远近之分。看与不看,都是缘分。不是每本都适合你,也不是你都适合每一本。只要翻开了,看了,便是一种萍水相逢地结缘。至于缘多缘少,缘深缘浅,倒还真不去刻意。

  不过,我对看书似乎还是比较挑剔,再怎么着也得合味口。所以,我一直赞同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或者因为喜欢,才会一口气读完,甚至还会收获不少的感悟与心得。如若不够喜欢,即便强读那也只会是味同嚼蜡。不要说快感,舒服,享受,那简直就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故而,我真无法太去理解那些能够泛读百家书的朋友,或者除却单纯的知识积累之外,他们到底还能收获些什么呢?不过,能读书,读好书,终是一种吃得了苦的表现,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只是不同性格的人,对于读书的选择、状态与想法不尽相同罢了,也没什么值得去大惊小怪的。更何况,除却功课之外的阅读,这到底只是一种修为,而非任务。

  我不喜欢带着压力与任务去看书。现在想来,大抵是因为从前那漫长的学生生涯,灌输式教育,僵硬化背记,令我口诛笔伐痛不欲生。而在那些身不由己的生搬硬套之外,我唯一感到愉悦的,便是课外的文学阅读。即便是偶然于某个别人丢弃于墙角的旧报纸上觅见的一首小诗,于新华书店山一样的书架上随手取下的某本小书封面上的几句短语,或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到某本传说中的书并去仔细地查证一句称得上经典的语言,都可以教我如获至宝喜不自胜。那么,多少年来,“捞偏门”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的长处。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达到忘乎所以如醉如痴的地步。

  那些时候,我几乎遍读了鲁迅的全部作品,琼瑶的言情小说也能一口气看个十几本。至于金庸、古龙或是其他人的武侠,也看过那么几套,看多了便觉得不过就那些套路,无了新意便自然没了阅读的兴趣。当然,也读过一些诗集,诸多诗人的名字便随着他们行云流水般的诗行从我眼前滑过:泰戈尔,普希金,雪莱,徐志摩,席慕容,汪国真……

  至于中国古代的诗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就更不消说了。我早就在不同时期先后买过两三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中,读得老半天都出不来那种调子,从而也亲身体验过了一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的境地。当然,《古文观止》的原文注解本与原译文对照本,我都翻来覆去地认真细读过不知多少回,其中《陋室铭》、《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诸多经典篇章,虽是古体散文却可以教我至今难忘,仍为之不禁叫绝。甚至我还不止一次地为之感到遗撼,为什么还有一些极优秀的古文就没一并收录于其中呢?想过许久,虽然当时甚感不解,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了了之。

  对于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我尤其喜爱的是《西游记》与《三国演义》,都曾通读过两三遍。然而多少年过去,这种格局似乎至今都不曾有过改变。或者这跟自我的兴趣有关,跟自我的价值取向与愉悦的感受有关,其它还真没什么可值得来说的。当然,面对各种文学作品百家争鸣层出不穷的今天,虽然我颇为关注新人新作,也会去了解一些名家名作,但更赞同身边的朋友们去选择性地多读一些世界名著。从而让你的阅读,于喧嚣与浮躁中脱出身来,总是徜徉在精品与新品的世界里。要知道,不是每个名家的文章都是精品,不是每个新人所写的文章就一定没有佳作。或者只是一种,因时因势因缘的呈现。

  如今,看书之于我,更多的是一种来自文学角度的品鉴与思辨。无论于休闲,于学识,于修为,虽然大抵仍脱不开对阅读的惬意、快感与享受的依附,但却终是不肯去为那些哗众取宠追名逐利之作鼓上半分掌。故而,对于任何一个日趋成熟的阅读者,并不需要“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类的诱饵。

 

 书中没有颜如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