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城楼上的女人

标签:
原创情感 |
分类: 行云流水 |
(图/网络
得知“炮轰城楼上的女人”这个故事,还是在绵阳本土评论家梁中杰副教授的讲座上。他说,文学即人学,反映的是人性和人类情感上的东西。这与我内心对于文学的观念多有不谋而合之处,也让我这个曾经的情感散文作者,顿时少了不少“人之异类”与“不务正业”的堪忧。
“炮轰城楼上的女人”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反映的是一位将领带兵攻打敌城时,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被敌人捆绑于城楼之上以作胁迫,大军顿时困于城前。将军在迅疾而强烈的爱恨冲突下,须目俱张,肝胆俱裂,怒喝一声“抬炮来”,举起火把就要点燃大炮去轰。那女人见状,泪眼婆娑,猛然翻身跃下城楼。大炮响处,守城敌军顿时尸横遍地,从而让大军扫平了障碍,一举攻陷城池。
初闻这个故事,我是既新鲜又迷茫。因为教授所讲,主要在于解析这位将领当时内心强烈的爱恨冲突,以彰显人性与人类情感在文学中的主导作用,而非故事本身。没想到,两天后,我在一个夜晚,偶然看到了一部郑成功攻打台湾的电视剧,并从中真切地再现了教授所讲的那一幕。
那个被荷兰人胁迫于城楼之上的年轻女子,是郑成功事前悄悄派往台湾联络内应的心腹女将,一直死心塌地追随且默默地深爱着郑成功,宁愿为他的光复大计付出生命。那是一个何其刚烈与忠贞的女子啊!她原本是一个流落江湖的孤儿,偶然被郑成功收留后,便视其为自己唯一的亲人。郑成功是一位肩担民族大义的英雄,无视朝廷的招安与重兵威胁,毅然以收复台湾为大计,时常为之寝食难安、忧心如焚,时常都在召集手下的将领们议事,少有顾及儿女情长的时候。
这个女子虽为心腹,却并非郑成功帐下得力的干将。在饱受自己心爱的男人的无意冷落,且见其身旁时常都有其他女将相随议事的情况下,作为女人这天生的情感动物,她长期都生活在抑郁、焦虑、愤忿与冲突的情绪之中。终一日,在偶然得知郑成功需要派遣一名女将乔装改扮,冒着生命危险潜往荷兰军队占领的台湾岛上,去策应一个已在荷兰人中潜伏了三十年之久的内应时,她凛然挺身而出,以“马稷请命”式的悲壮姿态,迫使郑成功临时换为她去。她既要让心爱的男人看清楚她那炽烈燃烧的爱火,又要为所爱的男人果敢承担起一份重任。内应渡海回来了,而她却因冒充的是内应的侄女而被当作人质控制在岛内。
大清皇帝没有为难这位明朝的旧臣,以沉默的态度来支持郑成功对台湾的光复。是夜,大潮涨起,潮水淹没了台湾岛外据为天险的礁群,光复军战船悉数逾入,直攻上岛。于是,便有前面“炮轰城楼上的女人”那撕裂人心的一幕。人性,情感,在面对现实与民族大义的剧烈冲突下,产生出强劲的反差,将故事一举推到了震憾人心的高峰。
虽然我没有查过史料,但也不敢说这个故事,就一定是以虚拟著称的文学的杰出之笔。古往今来,多少至情至义之士,以无畏的投入与牺牲,铸就了流芳后世的传奇。尤其是对眼下这二十一世纪初期情义淡漠的世道人心,正如一把天外飞来的锋锐匕首,迎着割裂空气的哧哧风声,檄削着多少无知而没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