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空军一号》谈到为将之道

(2010-01-16 14:20:52)
标签:

原创

文化

从《空军一号》谈到为将之道

 

(图/网络  文学原创/旌戈)

 

(此文于2010年1月18日被中国作家网刊载)

 

  在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叫做《空军一号》的电影。那一场表现美国最高统领人物总统一行,与惨无人道劫机的异国恐怖份子作着艰苦卓绝斗争的空中惊魂场面,让人不禁为之唏嘘。这是一部老影片,老得让人记不清曾经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看过,但它所表现出的勇敢不屈的精神,却在历史的天空,闪耀着永远不老的青春!

  说到这里,就让我不由得想起《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无疑,影片中的总统是统领一国的将军。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把握自己人生的名符其实的将军。既然为将,就很有必要去认真思索为将所具备的素质与品格。简言之,就是为将之道。对此,我曾经有幸读过一本叫做《为将之道》的书,里面全是以二战时期的美国著名将领为例,使我颇为受益,从而也弄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在看待并思索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剥离附在个人身上的那些诸如国家、民族、地域、身份、年龄、收入等差异。我们需要着眼去看到和引以为自励的,是表现于人性之上的不凡精神与品格。故而,对于为将之道,我认为均须取其大者,如大智、大信、大仁、大勇、大严等。

  大智,应当是大智慧,而非小聪明。当今社会,善于耍小聪明并引以为自豪的人很多,但他们却总是在一个个人生之局中因得其小而失其大,时常也多有为了夺取一些小利益,而绞尽脑汁、扭曲人性、丧尽天良之徒,为天下人所不耻。逐小利者,因为目光短浅、性情贪婪、看重私利,而极易堕落为世侩。无论他如何风光,或是披着如何光鲜的外衣。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就注定了众多平凡人的存在。大智者,如老子,如鬼谷。按现在的话说,应该叫做思想家、计谋家。他们总是以对小利的舍弃,或是以小利为饵,来成就国家、民族之大利,从而铸就丰功伟业,名垂青史。

  孙子虽然号称饮誉历史的军事家,也总结并提出了为将之道所应当具备的素质,但他却忘了去分出一个大小来,以致于让为数不少的后人误读。你敢担保,当今社会的那些名利之徒,就没有认真拜读和思悟过他所著写的兵法书?

  至于“信”,我记得曾经有过一个典故。说的是有人前往某地为官,但当地民众对官府之为素无信任,施政之难,教他为此苦恼不堪。于是,他想出一个取信于民的办法来,在东城门立一木柱,并张贴告示。告示中说,谁能将此柱搬往北门,赏百银。民众观之,皆笑而不信。此官见了,就不断加大赏金,直到有一名男子半信半疑地怀着试一试的心理,走上前去将木柱扛至北门而领取千金,从而博得民众之信任,也由此打开了其在当地顺利施政的良好局面。虽然这是一个成功的“取信于民”的典型例子,但离“取信于天下”还是差得远。故而在我看来,此官之举,虽不能算是小信,但也不能算作大信。

  要想取信于天下,只有胸怀天下之士。而“天下”二字,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就表现得颇为深刻。两个在当时具备绝世武功的杀手,先后被这“天下”二字所折服,从而中途放弃刺秦的行动。虽然至今都还有人对这部影片评头论足、不以为然,但却并不影响我对这部影片所持的赞赏态度。

  对于“仁”,后人评论得比较多的要算是楚汉之争那件事。据说,楚霸王项羽之所以落到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最后兵败于大江之边而自绝,主要是他没有大仁之气,平常对舍命追随的部下,只会弄些小恩小惠的东西罢了,故而注定成不了千秋大业。而汉主刘邦就不一样了,虽然被人骂作不认亲情之徒,但他在国之大利与己之小利面前,取其大而舍其小的举动,却让后人无可置疑。为什么这么说呢?据说,项羽在与其争夺天下之时,曾捉了刘邦的老父亲,扬言如果刘邦不就范就煮了他父亲来下酒吃。而刘邦虽然心痛,头脑却颇为清醒,于是就厚颜而笑道,你我是兄弟,你要煮就是在煮你父亲,随便!在这时,可能有人就会说,刘邦这小子也太不孝了,居然连这种话都说得出来?我认为,说这话的人是有道理的,但他没有看到:如果刘邦当时就范了,丢失性命的岂是他老父亲一人?故而,我不得不欣赏他,虽然这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词条毫无关系。

  而一谈到“勇”,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中的吕布,继而是张飞、马超。在当时来说,他们的勇猛是何其有名啊!完全可以说是驰名江湖。但他们所落得的下场与作出的成就,与面对不可一世的秦王而欲怒摔和氏璧的蔺相如来说,只能说是小勇敢,而不是大勇敢。因为他们之勇,主要在于以武功征得局部利益,而非以胆识谋取国家之大利。

  “严”这东西,主要用于治理队伍。用得好,也能产生奇效。这在《孙子兵法》中也有记载。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启用孙子的吴王,故意刁难孙子,你说你是训练部队的高手,什么人都能打造成精锐之师,那么我就把后宫三千嫔妃与宫女交给你训练试试。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孙子的确很厚道,不象现在很多人那样,一见困难就百般推辞。只见孙子眉头都没皱一下,把胸口一拍,说声没问题,你只要把治理这支部队的最高权利给我就行。吴王一听,满以为能好好看上一场孙子灰头土脸的好戏,就大笑着答应了。殊不知他这一答应不要紧,却既见识到了孙子的真本事,又拥有了一支精锐的女兵部队,却要以损失多少醉人魂魄的床第之欢来换取。

  于是,孙子手握令旗,爬上了点将台,开始训练起了这支完全由平日里一心只想着如何让吴王如何坠入她们温柔乡的妖媚女子所组成的烂杆队伍。号令一下,那群女人们就嘻嘻哈哈,东倒西歪,满以为搞着玩的,而且还在想,搞着玩了又咋样,我们是吴王的女人,吴王就站在这里,谅你小子也不敢咋的!孙子见此,似乎一点都不觉得头疼,于是就当众宣读了将士的职责与严厉的军纪,还当场把军法队弄上台子去以震慑众人。结果训练了三次,女人们就花枝招展地笑闹了三次,孙子也耐着性子宣布了三次军法。第三次一结束,孙子这次就不依了,就要和她们逗硬。一声令下,现场的军法队就冲进人群,把那两个不听话的头领给揪了过来,要当场杀头,以肃军纪。吴王一见,立马就手忙脚乱地跑上前去阻拦。为什么呢?因为在组建这支队伍时,他是动了私心的,把平日里自己最为宠爱的两个妃子安排成了头领。现在要杀他们的头,他怎么舍得?孙子见了,就跟他义正严辞地讲了一番大道理。依现在看来,孙子当时肯定质问吴王说:第一,你是要这两个女人呢,还是要天下?第二,谁拥有这支部队的绝对治理权,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吴王听了,愁眉苦脸地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不得不痛下决心,摆手作罢。两颗人头一落地,那些女人也不再把自己当女人了,自此部队军纪肃然,精锐气成。

  这事要换到现在来说,绝对多的“现代孙子”,绝对不会傻得连老大的帐都不卖,甚至还要冒着自己掉脑袋的危险。故而,孙子就是孙子,古往今来,就此一人。真能人也!而此吴王,也因此捞得一个坐拥奇才、青史垂名的好处。故而,孙子之严是大严,而“现代孙子”之严是小严。由此,大小之分,已见泾渭。

  现在,不少人都比较注重这样一句话,叫做“任何人做任何事,首先要学会做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再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我认为在适用孙子的为将之道上,还应当添加三个要素,那就是“忠”、“义”、“情”。

  在《空军一号》中,如果没有“忠”,那个身在被劫持飞机上的美国总统,完全可以一早就答应那些恐怖份子释放其被囚将军的无理要求,还可博得人性使然、爱民如子的美名。那个前往营救总统的战机飞行员,也完全可以任由敌机的导弹击中总统专机,而不用自己以机毁人亡的惨痛代价去拦截导弹,而换取总统及其随从们的安全。历史上的岳家军、杨家将,也不必再为了国家社稷而亡命杀敌了。故而,对于为将者来说,“忠”的价值就太大了,无论是于国还是于事,都无时不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如果没有“义”,刘备就难以长期拥有张飞与关羽这两员虎将,那么他要想三分天下、坐在为王,可以说根本就是在做梦。而关羽也完全可以直接去享受曹操所施的荣华富贵,不用千里走单骑送嫂寻兄了。而无所事事的宋江,能坐稳那梁山身拥一百单七将的位置?可能早就被李魁从黑角落里一刀取了人头,而自己去争头把交椅坐去了。以至于那些勇救落水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从此也就变成了不可能再现的人间传说了。

  如果没有“情”,卖草鞋的刘备是绝对哭不出江山来的。《英雄》中的那个在沙漠中写下“天下”二字的白衣杀手,他的那个美艳有加、武功了得的婢女,也早就跟着某个大款,纵色犬马、吃香的喝辣的去了。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中,那些武功盖世的英雄豪杰们,也都只是一群追名逐利的暴徒罢了。那个“爱江山也爱美人”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再也没有了生存的余地和流传的必要了。

  现代人大多数都是很注重眼前利益,而为什么孙子却在为将之道中却并没有提到“名”与“利”呢?在那本《为道之道》的书中,似乎也没有怎么提及。由此看来,对于一个将来说,名利之心既不是什么精神,也不是必备的素质。或者说,在一个真正想有大作为或是已经有着大作为的人眼里,名利不足挂齿,但可随手拈来。不然,那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词又该从词典中删掉了,而那句“人是受利益驱动的动物”,也完全成了没有适用对象的欺世谬论。

  虽然这次我只是看了一部曾经看过的电影《空军一号》,也由此引发了一些对《孙子兵法》中“为将之道”的议论,但我始终认为,无论是总统还是将军,抑或跻身于社会各届的仁人志士,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撇开事物表面的名利与喧嚣,去胸怀天下,以将自居,从而精心准备,打磨品质,干出一番于国于民皆获其利的大事业。

孰不闻:这世界,没有平凡的人,只有平凡的人心!

 


从《空军一号》谈到为将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呓的孩子
后一篇:霜儿的哭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