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同学(散文)

(2009-05-19 00:46:59)
标签:

原创

文化

分类: 行云流水

老同学(散文)

 

(图文原创/白衣书生)

 

(此文于2009年5月19日被中国作家网刊载)

 

  无论是谁,一说到老同学,就感到亲切。对我来说,一般只是在说到绵阳城郊中学和绵阳三中的少数老同学时,才会有这种感觉。然而,对于小学、其它初中校、中专乃至大专时的同学,都不会这样。说到这点,我的确感到有些惭愧。

  去年,我开始被人邀去参加原来的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初中校的同学聚会,面对阔别二十多年后的陌生面孔,我只感到一片茫然。酒也被罚了,人家名字也说了,似乎在陈旧的记忆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印象,但的确没有那种久违了的亲切。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曾经没有给过我多少温暖吧!不过,尽管如此,只要电话一打来,我还是会尽可能去的。

  在这群老同学的聚会中,他们提到一个曾经戴着酒瓶底眼镜、矮胖矮胖叫白文辉的男同学。问我,我摇摇头说联系不上,十年前曾经见到他是一个乐队的吉它手,也不知道现在在干什么。老同学们听了,说了一些含糊不清、看似遗憾的话外,便再也没有怎么去提及。

  然而就在昨天,我去家门外不远的一个茶楼喝茶时,好朋友随手翻起茶桌上的一本印刷精致的商业杂志。她一边聊天,一边把书伸到我面前说:“这杂志我象在哪时见过,你觉得印得如何?”我伸头看了看说:“图片印得还真精致,一看就知道是商业杂志。”我们翻过封面一看,原来是本宣传房产方面的册子。一会儿,她去上洗手间,我就随意地翻着看。

  忽然,我看到一张大图片上很显眼地印着“出征珠穆朗玛”几个大字,便很好奇。一看,近靠着这几个字的上边的几个小点的字写的是“白文辉先生”。呓?这不是我同学的名字吗?莫非是与他同名同姓的人?字旁就是照片,我略加辨认,便透过岁月洗礼的痕迹,还是把他给认出来了。

  好朋友一回来,我就指着照片让她看,一边不无欣然地说着:“这是我同学!这家伙,居然在这里。”于是,我就抄下了下边的电话与地址,他的公司原来离这茶楼并不远。我想,下次同学聚会,就可以联系他了,顺便让他讲讲一路上的见闻。

  在我所感到亲切的老同学中,基本上都是交往至今的亲密好友。就象今年三月的一天,我去小枧中学看望在那里任教务处主任的张奔一样,七年不见,熟悉如初。他下课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校门外的街道上遛达。说是遛达,实是在寻找写作的灵感与素材。或许对于文人来说,大多都是如此吧!

  在门口碰了面,买了烟,就往学校里走。一走进去,满操场安着的都是清一色的活动板房。在升旗台旁,是一大片早已捣碎了的混凝土地面。我知道,这是灾后重建。在整齐排列的板房里,学生们正在上课。远远向教室门里望去,黑乎乎的,看不清晰。

  张奔把我引去他的办公室,那里有五六个老师正在办公。说了一会儿话,他又该去上课了。他走后,我就趴在他的桌子上,旁若无人地伏案写了起来。到了中午,他便叫上一个要好的老师,在校门口坐上他的车,一路开着,去了这镇上最好的一家中餐店,一席开心地瞎聊着。用完餐后,张奔就又开上车,载着我们,跑去镇外的山林里遛达。绵远的丘陵之地,菜花烂漫,柏林茂密,让人一下子就诗人般地在心头涌起许多形容词,也一古脑儿地想起许多往事。

  我想,对于老同学,无论关系的亲疏,即便时光再如何流逝,在那几近枯衰的岁月的河床上,总是会不断地焕散出点点温暖,让人想起自己曾经的人生,原来就是那么不经意度过的。

 

 

老同学(散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