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北川诗人冯翔

(2009-04-21 07:35:54)
标签:

原创

纪念

冯翔

文化

分类: 行云流水

纪念北川诗人冯翔

 

(图/网络  文字原创/白衣书生)

 

(此文于2009年4月21日被中国作家网刊载)

 

  现在是下午三点,我刚从北川诗人冯翔的家里回来。当我匆匆赶去他的家里时,接着我的是他的孪生哥哥冯飞。冯翔没有象往常那样趋步前来,热情地迎着我,与我打招呼,也没有象往常那样,一边与我握手一边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书生,好兄弟。”就连昨晚我们一起在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后门外的那家蒸菜馆喝酒时,他都不是这样。不过,尽管这样,我却不能责怪他,因为他已经睡熟了,就在坐满了他的亲友的客厅边上,用被子平整地盖着,脚上穿着双崭新的黑面白底的布鞋。他太累了,睡得太熟,大家说话都轻轻悄悄的,不忍惊扰了他。

  我的去,是因为昨晚一起参加聚会的《绵阳日报》的李永斌主任,在下午一点时打电话给我说,我已经在冯翔家里了,你过来吧!我马上就给绵阳市作家协会的秘书长王德宝打电话。王德宝说,他上午已经去过了。于是,我便向单位告了假,立即向城里赶去。

  我急匆匆跑到单位大门外,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车。头顶上的太阳,一片火辣。但我得马上赶到城里去,我知道,这是我目前唯一所要去做的顶重要的事。我知道,我一刻也不能等,也等不了。在这初夏少有的烈日下,我甩开步子,向着三里外的小枧镇走去。我知道,只有在那里,我才能找到汽车送我进城里去。好不容易爬上一辆车,然而我瞧着窗外两旁飞驰的树木时,却被前面行驶的汽车的玻璃,反射而来的阳光的惨白,刺得两眼生疼。

  顺着绵盐公路,汽车终于飞驰进了沈家坝。就在这时,李永斌打来电话,说他要从冯翔的家里走了,并告诉了我冯翔家的确切地址。我认真地记了下来,因为那是我现在要去的目的地。他给我打电话,确切地讲,今天早上是第一次,因为昨晚我们才在聚会中初识,当时他就和冯翔坐在餐桌旁的同一条长凳上。王德宝坐在右方,我坐在左方,而司机则坐在对面。

  我去时,他们刚落座不久。而我去,则是在我把经过再次校对的稿件送到市文联,给王德宝打电话时,他让我放下稿件后过去一起吃饭。我刚走到餐馆门口,就看见王德宝在已然深灰的黄昏中向我招手,我就点着头迎了上去。落座后,冯翔和我热切地握手,然后他就神采飞扬地把桌上的朋友给我一一地作着介绍。就连再熟识不过的王德宝,冯翔也伸手向着他,对我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宝哥!一下子把大家逗得笑得不行,宝哥也当场笑得就象要醉过去了似的。

  我们这个绵阳作家部落,尽管大家只是文友,但彼此间感情都很不错,所以平常除了在介绍某个朋友之外,一般都互相以兄弟姐妹相称,有时也不太管年龄上的差别,故而我们都称李永斌为斌哥,称冯翔为翔哥。这样的称呼,大家彼此都感到很亲切。从冯翔的谈话中,我这才知道他刚从北京开会回来,好象是头天就回绵阳了,而且也知道了他是1975年出生的。

  他是一位诗人。我去年在《绵阳作家》报上就品读过他的作品。或许当时是因为刚发生大地震不久,在他的那首诗歌里让我感受到了无比沧桑的滋味。然而在当时,整个绵阳,尤其是北川上空,都笼罩着浓郁的哀伤与苍凉。而且在那场突袭而来的大灾难中,冯翔的爱子,也永远就读在了曲山小学,而终不会毕业。这是我在本土文友的聚会上,第一次见到他就知道了的事。

  当时,他和妻子带着大约十岁的侄女。他眼里布满了血丝,虽然初识,但我知道他心里的痛会有多重。我理解他,直到今日。他侄女很可爱,脸蛋红扑扑的,也随时可爱地笑着。我问她,你当时是被从废墟里被刨出来的吗?她笑着点头,说是的。一点都不象心里有痛或是很痛的样子,然而我深知,这种痛,对所有经历过这场苦难的人,只在内心最深处。

  似乎冯翔从来没有象昨晚那样热切地来主动与我谈起我所创造的作品的。他首先对我刚发布在博客上,并已被中国作家网所刊载的小说《民工铁二(上)》竖起大拇指,一连声地说,写得好。紧接着,又问我写的那篇散文《爱上女大学生村官》是不是真的。我便笑着反问他,你觉得呢?他想都没想就说,我觉得写得很好,感觉是真实的。他说,你可能不知道,我常在中国作家网上看文章,而且知道这篇小说已经被它刊载了。就连后来在送大家回家的车上,他和我一起坐在汽车的后排,他又在身旁问起我,那篇文章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便点了点头说,那篇文章的素材是真实的,不过已经过文学手法上的处理。听到这里,他便禁不住叹息了一声,感到很是惋惜。

  回家的路上,大家没有让汽车先送谁回家,而是径直去了大西门处的新时空茶楼。王德宝在楼外下了车,就径直去茶楼上取樱花刚出版的诗集,我便站在车外的夜的街道上候着。大约过了十分钟,王德宝便捧了五本杨海樱著的诗集《樱花雪舞》回来了。大家都喜滋滋的,在车上让樱花给一一签了名,然后分赠给了大家。原来,大家平日里喊的“樱花”,她的名字便是叫杨海樱了。在这本诗集的扉页上,只有她的照片,却并没有简介,这让我多少感到有些遗憾,然而她的这种低调,也让我感到很有学习的必要。

  对于冯翔,大家都知道他工作上的身份是北川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然而在我们这个绵阳作家部落的圈子中,他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在我眼里,或许他根本就是个沧桑诗人,因为我在《绵阳作家》报上所看到的那首他在地震时期创作的诗歌,就满是沧桑与哀痛的滋味。然而就在昨晚,他还笑着说,大家只知道他写诗,实际上他还要写散文和小说。不过,我还没有机会拜读过。因为我平常在网络上的阅读,一般都是看文友们推荐或是自荐的博客上的作品,尤其是发布在新浪网上的。

  然而今天,他似乎终于累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已经明确地告诉了大家,告诉了他所有的爱与被爱着的人们,他太累了,很需要这么不管不顾地休息。尽管我对他一直了解不多,但对于他的这种心态,我还是极为理解的。

  于是,在这样的理解中,他便安然地睡过去了,永不再醒来。他终于在事先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悄然卸下了这人生的重负。因为谁都知道,活着的确是件非常让人疲惫的事情,尤其是在地震后的灾区。所以,作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在现在都也只能尊重他的选择。因为,任何言语,都已不能挽回这既成的事实。

  而2009年4月20日这天,便成了大家永远心痛的日子。痛及心扉,化作了纪念,永恒。

 

 

纪念北川诗人冯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