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类) 文人的清贫

(2008-04-06 16:42:16)
标签:

文人

杂感

文化

http://fghy.blsq.com/Boke/UploadFile/6572/2007-1/200712521403030342.jpg文人的清贫" TITLE="(散文类) 文人的清贫" />
 
(图/网络  文/秋枫)
 

    记得,曾经读过《儒林外史》。那时,不知为什么,看起那书来感觉特别吃力,时常看上一小段,就得把书页的下角给折起来,待得下次读时再来打开。之所以感到吃力,或许是因为古文味偏重吧!或许是基于书中那些文人无尽的辛酸吧!文人的清贫,似乎时时就浓郁地弥漫在,这书里书外。

    我是自小就喜欢文字的。看了这书,不免就生起了怕心,怕再执迷不悟下去,就会落得个无比清贫,说不定哪天也会在个破旧的茶馆,用手指蘸了口水,在那肮脏的桌上教小孩子“写字”,把那吃饼时掉的几粒芝麻,粘了后“顺带”送进嘴里去。

    或许那只是历史上的事吧!太久了,没必要去对号入座的。我开始这样来安慰着自己。但后来,稍一环顾当今社会中自己目所能及的文人们,又有几个没在脸上挂着些许清贫呢?或许,状况好点的,也只是那些出了点名的。至于那些个因经商或是从政而得以改善的,自然不在此列,那必竟不是因了文字而造就的。

    怀了这样的怕心,经过好一阵子的自我斗争,笔终归还是慢慢地就放了下来。似乎,只要放下笔,就能离那清贫远些的。然而,这样子过了十多年,我却仍没有摆脱得掉那清贫的阴影。人生的磕磕碰碰,一路走来,却也时常夹杂着丝丝清凉的酸涩,尽管这并不是文字所带来的。

    那本《儒林外史》,我没有再去看第二遍,只是任由它无碍地胡乱码在书堆的角落里,该长虫就长虫,该发霉就发霉。

    近些年来,因了工作的原因,我又重新拾起了手中的笔。在除了写些必需的调研文字外,也会忍不住去把自己的情感涂雅上一回两回的。慢慢地,文字伴随着烟草的味道,就让我那曾经的“原则”步入了迷失。原来那“文人的清贫”的味道似乎也早已淡去。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我就不会去为那些曾经清贫或是依旧清贫着的文人们而落泪,哪怕只是三两滴。

    昨天中午,我去了同事给小孩办的满月酒宴。散席后,从酒楼出来,独自走在阳光耀眼的大街上。忽然想起对面有间不大的书屋,便信步走了过来,看能不能淘到本自己喜爱的散文集。

    说明来意后,店主指着个角落说:“诺!都在那里了。”然而,我却并没在那里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于是,便游目开去。忽然,在密麻的书脊中,《狼之独步》引起了我的注意。抽出一看,作者是个叫高建群的。这人是谁?我不认识。扉页上没有照片和简介,只在封面见了几行似乎不错的评定:中国当代最具影响作家,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云云。随手翻开,看了第一篇文章――《第一次切入》,结果就把我给逗乐了。写的是他有次作客某网站与群年轻网友交锋的事,挺趣的。

    出得店来,我一边看着书,一边向着家的方向走去。刚走过一条大街,我就忍不住合上了书页。这时,鼻子已经酸得不行。抬起头来,两眼潮湿。

    高建群的《第一次学费》,写的是他在考试前一天,遭到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集体羞辱后,跑回家扑进婆的怀里好一阵痛哭后,婆带着他跑了一村,好不容易凑齐的,而这些钱也是婆后来用变工的形式一一偿还的。

    第二天考试前,他把那毛票端端正正地放在土台的角上。那正是他一年的学费,一元钱。

 

 

http://photo.xiangshu.com/Day_070919/50_282374_746eea9de484127.jpg文人的清贫" TITLE="(散文类) 文人的清贫"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