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类) 可怜的手机

(2008-03-12 20:19:59)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杂谈

http://desk.wuhan.cc/d/0/13/2006110917120561925.jpg可怜的手机" TITLE="(散文类) 可怜的手机" />
 
(图/网络  文/秋枫)
 
    在很多年前,书生看过一部港片,见到里面一个渔工在关键时刻迅速地掏出手机来报警的场景。那时,书生就在想,如果以后在我们内地,手机能够这么普及就好了!那时的内地,传呼机都还不是很普及,时而有谁在腰间别个中文的显得极牛皮。那时,人们会觉得在和着朋友说着话时,腰里传呼机的突然响起会是一种莫名的虚荣,那主人就会一阵子瞎捏着看,要么拿过一旁茶几上的大哥大稀哩哇啦地大说一通,要么立即说声抱歉就去就近的电话旁轻轻地问着答着的。传呼,在那时,的确是个不失时尚而又极为快捷的联系方式。以至于让李伯清的那段“卖了啤酒瓶回传呼”的散打评书一时间成了川人街头巷尾说不尽的笑话。
    然而,时过境迁,今日的内地人,携带的手机也是款式多样,精巧别致之极,有的甚或是一机双卡,有的干脆就同时带上两三部在包里设成不同铃声。这和很多年前别传呼的时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时尚而潇洒。随着手机的大面积普及,手机文化也不断兴起。但凡是看过《手机》那部电影的朋友,谁又不会为之而心领神会地哈哈大笑呢?嗯啊之声早成内涵极其丰富的暗语,而“我在开会”、“你打错了”之类的话也早已成了美丽的搪塞。
    就连书生,也时常无法摆脱这些个看似俗不可耐然而却又极为有效的应对方法。一次,时常吵架的初中时的同学夫妻俩在我工作时又相继把电话打了进来,我一听,便轻轻地说了句“我在开会。”结果把同事们给笑得不行,还以为我是在与谁暧昧。书生无论是从个人习惯还是从工作要求上,都不会轻易关机,但却在午夜时被这夫妻俩给搅得失眠了多次,不甚苦恼,却又不好明言,于是就只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应对。偶尔,书生也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咋解释咋讲理也不行,干脆在以后就说:“对不起,你打错了。”别人要再死缠,就告诉对方说自己叫个什么来着,这卡也是刚申领了一周的,并不认识对方要找的什么人的。往往此时顺理成章地一挂,便成就了一个圆满的局。
    如果这些让人郁闷,可能还不算啥。书生以为,最让人郁闷的就是,在有事甚或是有急事时,电话打过去接通后却始终不见接听,事后也没个回音。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难免会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不以为然,以后再打就是,但书生却颇为介意,时常回头反省:“自己应该不是这样不受欢迎的人吧?”但事实上,即便是遇了领导忙或是不方便接听,事后一般都会及时打回来询问的。这样无礼貌的行为,一般都发生在那些似乎算是朋友的身上。具有这种自以为是的“品质”的人,往往不具备基本成熟的社会交际能力,书生也只好一边苦笑一边摇头轻叹着“素质啊”、“世道啊”什么的,以后就再难得给这些个人打电话的了,遇了这类人以后再有什么事找来,“我在开会”、“你打错了”便会成了书生微笑着的轻语,看似还有着那么几许“暧昧”,却实是轻挥衣袖而拒之千里。
    手机,这个代表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的电子产品,在当前的社会,早已算不得时髦,却实实在在地体现着快速通讯工具的职能。如果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体现它应有的价值,那还用那玩意儿作什么?即便是打扮得再如何光鲜耀眼,也只是觉得这鲜艳的包装里、精巧别致的点缀后的人,并不会让人感觉是那么回事。偶尔犯之的倒也罢了,然而屡屡犯之的的确不再让人觉得有任何再联系再交往的价值。
    不过,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书生还是觉得很有道理的,也是客观的现实。不过,书生却也同样认为:难道有必要为这样没有信义的人、没有信义的事而折腰、而宽容吗?
    古人不是云过“物以类聚,鸟以群分”吗?自己活着不觉得累,有必要再去把别人也扯得这么齐吗?
    书生以为:手机,必竟是现代最为快捷的通讯工具,其价值应当体现在人与人之间高效的信息交换上,而不能只是让它成为看似时髦的饰品。如果真是需要这类的东西来作为饰品,倒不如去别个古色古香的传呼机,或许更具有那哗众取宠的价值。
 
 
http://www.njhome.net.cn/pianpian/2006-2/2006221584575736.jpg可怜的手机" TITLE="(散文类) 可怜的手机"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也来说说嫣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