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核聚变终将倒逼分配方式向共产主义模式前进
(2025-08-29 23:23: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教育与文化 |
人工智能和核聚变终将倒逼分配方式向共产主义模式前进
人工智能和核聚变的不断发展最终将会倒逼分配制度的改变。促使有能力的国家会逐步向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高福利与高要求并存的分配模式方向前进。
首先,人工智能和核聚变必将导致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发展。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又必将带来社会物质和产品的极大丰富。按理说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应该导致个人能支配的财富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但社会财富的增加必须要有人去消费去买单,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必将逐渐挤兑人们的普通就业工作岗位,这就会导致需求的岗位逐渐减少,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卷,普通人就业越来越难、赚钱也越来越难。所以社会上很多人的消费需求跟收入就会进入一种严重不匹配的状态……这是严重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如果按现在的分配模式继续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社会上出现很多问题。一是生产和消费不能匹配。二是两极分化趋于严重。三是如果长期积累的话,可能就会产生很多导致社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但如果我们因为害怕这些问题而不大力的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我们就有可能因为落后于时代的进步而丧失了竞争力,然后落后就会挨打。这是历史告诉我们铁的规律。。。
同时,核聚变和人工智能会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物资变得极为丰富也为按需分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的发展人工智能和核聚变这两颗也许是人类皇冠上最亮的明珠,由此激活和进化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逐渐尝试改变分配制度,与时俱进,尽量让消费与生产适度匹配;并充分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创新力;同时要将剩余的劳动力逐渐引导到完善社会服务,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向更高级方向进化的道路上去。
从分配制度上讲,再也没有比“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分配方式更符合人工智能普遍应用后的社会场景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具有天然的优势。
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是意味着就不需要竞争了,恰恰相反,它要求更加高级、系统和科学的竞争。
按需分配可以先从社会公共产品开始着手,可以先从社会最基础、最底层的构架和逻辑着手。比如优生优育产品和服务的免费提供;又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变成12年义务教育;还有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扩大公众或公共研究平台建设等等
按需分配的需,第一是整个国家或整体社会发展之需,比如我们的落后设备的大规模更新等就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需,同时也是促进消费之需;又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研究平台搭建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今后可能还有大规模改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需!比如在核聚变商用化实现后,能源价格变成白菜价时,社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会因为能源的白菜价而上升到另一种更高级的模式……也可考虑在喜马拉雅山脉合适的地点开个大口,使印度洋的温暖湿润气流吹向青藏高原,同时廉价的能源使得高原地区大规模系统的改造和建设成为可能,青藏高原片区也就会有逐渐变成山里江南的可能。当然这种设想会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挑战。若开口宽度仅10公里,对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的高原而言作用有限;若扩大至100公里以上,施工难度和生态重构将呈指数级增长。我国已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有效缓解了区域水资源分配问题。现代工程技术可通过人工降雨、气候调节卫星等更安全、精准的手段实现局部区域水资源改善。所以一种折中的方案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在印度洋季风交汇的山脉风口峡谷地选择几处,使用便宜的聚变能源和人工智能自动化工程把坡度大幅削平,让印度洋的暧湿气流随季风更多的吹向青藏高原,承接更多的水汽;当印度洋季风把暧湿气流向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吹拂时,遇上高空冷空气就会成雨成雪,坡度够缓就会直接成为雨水下到地上,然后让水汽汇集到丰富的地方、把河流水源汇集起来,并打通隧道进入青藏高原,如此再造几个“雅江水电工程”同时把印度洋的暧湿气流大量带到青藏高原也许就是可行的了!在喜马拉雅山的东段,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携带大量水汽撞向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形成极大的降水量。如属于察隅县与墨脱县交界的迪班河(目前为印度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年均径流量竟然高达600亿立方米,年降水量达5000到6000毫米。就连雅鲁藏布江右岸的锡约姆河,0.58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年均径流量也达147亿立方米。…在锡约姆河与米林县的南伊沟之间的山脊部分挖开一道口子,让印度洋的水汽进入西藏。水汽是遇到突然上升的山坡,加上温度陡然降低形成降水的,而上面的斜坡是缓慢上升的,因此水汽是能够翻过去的。因为锡约姆河—南伊沟豁口恰好处于水汽迎风坡位置,可以预见山口的风力是十分强劲的,携带的水汽也会很多。印度洋水汽沿着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通道为帕隆藏布流域、尼洋河流域甚至拉萨河流域送来几百亿吨的水汽。而锡约姆/南伊沟通道海拔要高些,但估计也能每年给西藏送来50亿吨左右的水汽,这些水汽主要在尼洋河流域、易贡藏布流域、拉萨河流域形成降水(雪),导致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上的中游流域降水量增加,估计从尼洋河流域到拉萨河流域,降水量可以增加400毫米到100毫米,预计在大渡卡处雅鲁藏布江的年均径流量由过去的600亿立方米增加到650亿立方米,同时使尼洋河谷地、拉萨河谷地更适宜作物的种植…找到类似的地方开几个通道,如此青藏高原变成山里江南也不是没有可能(完全可能)!!!
第二种需是国家社会生活之需。比如公共生活或娱乐健身设施……
第三种需是保护自然环境之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需……
第四种需是个人发展之需,比如每个人的教育之需、天赋测试之需、能力选拔设施之需,以及个人生活之需等……
第五种需是人与社会向更高级进化之需…………
前一篇: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