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道与德
(2024-01-04 15:13:26)
合乎天地万物的运化规律即为道,满足个体与群体的基本需求即为德......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能从多少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使用方法,你就有可能获得多少人的支持和拥护,你的舞台就会有多大!循道积德,才能够获得最大多数人的坚定支持、才能够获得大道的无上庇佑...不过,任何事情都需寻求平衡,高尚需防宵小、行善需防被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越是善举越需善行!......
老子的道德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一切规律的总和,是说不清楚的。大千世界的微妙之处,只有用心感受,才能见那见不到的事物,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可知的事物。但道又是有迹可寻的:一阴一阳,天地之道;一动一静,养生之道;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一方一圆,处世之道;一虚一实,应变之道;一真一假,隐藏之道;一聚一散,攻防之道;和而不同,君子之道;颢而铭之,王者之道;知己知彼,胜者之道......!
“德”字是十全十美的“十”,加四面八方的“四”,再加一心一意的“一心”,不要忘记旁边还有“两人”…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应力求做到十全十美,要顾全大局考虑四方,让周围的人都能跟你一条心,并在决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事情的阴阳二个方面...
道是相对于天地万物而言,而德主要是相对于生灵而言;有道才能有德。
道德是一种评价标准、是一种相对尺度,是一种体系。道是天地规律,德是社会尺度......不同的历史时代道德标准是不一样的!...道德道德,先有道才会有长久的德。道是德的基础,德是道的依附,是道的躯壳和归属。没有道的德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能长久;没有德则道失去依附、失去出发点和归属点,没有德则道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不好说清楚的;德,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规矩和内在要求。道承载世间万物的一切;德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形无相、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心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体现和价值表达,如果没有德,我们就难以形象地了解道的意义和价值。
道与德要求个人要身心合一、忘我无我,继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身心合道直达根本。
只有忘我无我、天人合一、心气平和地思考,才能清除一切偏见与妄念,达到明心见性直指本宗的智慧之根
老子曰:促使万物生长繁殖,但不占有它们,不炫耀自己,不作主宰,才是最好的德行......
道家以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顺应自然,首先要顺应天地的法则,适应阴阳的消涨,明白日月星辰的变化,了解生与死的轮回与规律,掌握生态的平衡与变化,知道生产生活的原则。
有德之人,行事宽厚而又严肃,柔和而又坚定,谨厚而又实干,治事有为而又谦敬,和顺温雅而又果毅,简率而又有廉洁,刚劲而又踏实,强直不屈而又合于义行。
人生本无人性本生;大生无情大道无形大德无名。人安于自己所能做到的并尽力去做、明了自己该做的并尽量去做!只要不轻率乱动,祸乱就会离你远去。要辅之以明,敬之以神,遵之以道,意志清明智慧自生,则道与德自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