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反观自照自强不息

(2023-11-20 17:23:36)
智慧之光若能自照,才能更好地照他人;只有心若明镜,才能真正引照他人。

一个人正确思维的形成,是来自全面的、深刻的感悟,是点滴累积而成的,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思维是波动的、组合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动成框,框动成思”。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自己,就需要清醒、冷静、理智,客观!需要不断地观察自己、调整自己!然后才能由点及面地逐渐改造提升自己!这就需要不断的自我反省、返观自照!

返观自照,一是对自已身体健康与否和身体各种生理机能的返观自照;二是对自己心理、身体信息、思想意志等方面的返观自照。最基本的,就是调身、调息、调心、自省,自省是最重要的反观自照(返观自照),也是智慧之光产生的重要方法。那什么是智慧之光呢?

不妄言、不妄想、不淫邪,大生无名,是为智慧之光;抱朴守一、阴平阳秘,守本固正、天人合一,大道无形,是为智慧之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中正平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为智慧之光;顺应规律,执俩用中,思行法内,是为智慧之光;去贪婪、除恐惧、防侥幸,克制人性弱点,是为智慧之光;得意、忘形、传神,是为智慧之光;如我、无我,守本,正位,是为智慧之光。天人合一,心道合一,知世故而不世故等皆为智慧之光。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返观自照,要看看我们的精气神如何,是否有精气神在我们身心流转,在我们灵魂鼓荡……
上天如此的无私,白天太阳照耀万物生长,黑夜有明月给予微弱的光明,即使迷失方位,也有星光为我们指示大概的方向......人感应天地,充满着精气神,就应昂首挺胸,知微着著、坚定向前;当我们正气元气满满之时,往往会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效果......

若智慧之光能自照,则能更好地照他人,若能清醒自省,体察切肤感悟,则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鸣。

影响一个人成长的两大方面主要是性格和思维方式,性格即命运,思维定乾坤!良好的性格主要是沉稳、大局、冷静、理智、果断,坚韧灵动等。而优秀的思维能够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全面的、联系的、历史的、发展的、矛盾统一的、根本的看问题。

返观自照,就是内修和外弘,内修,即是通过修行和感悟完成生命自身的觉醒和解脱,它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要跟自己的身体交流,把每个自身的器官都当成伙伴切身感受,学会自我激励和暗示,不断优化自己……外弘,即帮助大众达到同样的目标,帮助他人相应的改善自己。换言之,就是自觉觉他。

通过返观、自照,不断矫正自己的所识所为所判,然后才能从根本上来修,达到意无狂,行无躁,吐纳恒常,幻化修真的境界。

返观自照,需要调动我们的意识潜意识,呼吸与身心契合,浑然一体,“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要从生物的、心理的、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几个方面来完善身心,使身体气血充盈,五脏坚韧、六腑调和,经络通畅,身心愉悦,持之以恒必能起回春之功…
康健身心归纳起来大概六个方面:一是气血要充盈,可以从锻炼、营养与规律作息等达到;二是脏腑要调和,脾肾生机勃发肝气柔和顺畅,可通过脏腑运动与饮食有节来达到;三是血管经络要通泰,可以通过经络血管的拍打、针灸、按摩,通过活动关节、拉伸筋膜等来达到;晚上睡觉血管容易受压迫导致微循环受阻血液循环不畅,也容易导致经络阻滞不通,因此晚上睡觉之前和早上起床后有时间一定要逐渐活动一下身体、拍打一下身体尤其是容易受压迫的部位!……四是情志要调和,抱元守一,可以通过身心调节、吐故纳新,达到心静神宁,契合天地的状态,不妄思、不妄为,宁静淡泊,“为人事安天命”;五是阴平阳密、阴阳平衡,顺应生理规律与生理周期,劳逸结合,激发并稳定潜能。六是适当通过天材地宝药物辅助身体与大自然共鸣,达到滋养调节机体的目的!返观自照首先就是要看我们的日常是否符合以上六个身心健康方面的要求。

返观自照于是非判断而言,我们必须得提一下王阳明的心学,其中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明确提出了返观自照的观点。他提倡自信、提倡坚持自我、提倡有主见,同时强调这种自信、主见、主张,以及对善恶的判断等等,都需要反观(返观)、自照,需要自我审察一番。王阳明也对自我审查提出了圣人似的标准:“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返观自照,就是要不断自检自省自励,上合天道,修养身心,下利众生,以自己为圆心,趋吉避凶,顺势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众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