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的基本感悟
(2023-10-23 16:34:03)元,就是一切的初始和根本,是透过表象最本质和超越“相”而无分别心的存在。元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初始和根本的分析,达到直指本宗的效果。
如果说道是规律的话,那元就是初始和根本,其介于有无之间、阴阳之间、因果之间,亦是虚无和充满之间,是产生灵感火花的关键、是抓住根本的钥匙...
元的思想认为宇宙中最根本的法则就是平衡,一切皆围绕平衡的法则产生、运化、发展。只有平衡的东西才是相对稳定的,旧的平衡被打破,必须要向新的平衡发展。世界原本混沌,一切皆是虚无或者充满,只有保持平衡,无中才可以生有,有也会最终归于无。元的思想认为万物皆是起源于平衡的法则、起源于规律运化,在虚无和充满中升起,由信息和能量相互演化、由空间和秩序相互作用...
永远没有绝对永恒的存在,真正的永恒就是没有永恒,真正的永恒就是不断演化不断产生新的平衡。一切都在不断运化,只有不断新陈代谢不断螺旋式前进轮回新生才是永恒…阴阳相生相克、因果互动亦复如是,一切皆是平衡运化在牵引和作用……
诸法皆空、诸相皆空、意识皆空、本质亦空,唯阴阳不空、因果不空、意志不空、需求不空。法只是规律的综合体现和应用;相只是一种感觉的表象,空间也只是信息与能量构成的一种特定状态;意识只是由接收到的信息构成的一种反应规则,也可以算是一种相,所以法、相、意识都是空的,甚至连本质也是空的,本质是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之上才产生的,所谓事物的本质,究其根本是需求在平衡的规律下生出的,所以本质是空的。阴阳是互为纠缠的两端,因果是互为纠缠的内在联系。阴阳正反是存在的表现形式,因果是存在运行的内在联系;阴阳是因果内在平衡力量所在,因果是阴阳外在的表现和动力来源...需求是阴阳不平衡而至因果轮回的外在体现,意志的最高体现就是规律,所以这四者又都是不空的,是无处不在的。
佛法无边无际、绵绵不绝,道法自然、犀利空灵、如无刃入有间,儒与基督对人性的认识直指本宗,几达明心见性之境。但各家理论也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完美……现代哲学给我们开启了思维的另一面视野,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发展,认识的最佳结果是真理。纵观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个进程,人类的实践与认识,从最初如梦如幻的神话传说、到朴实愚昧坐井观天般的“天圆地方”学说、再到抽象的“五行”学说、再到稍有点符合基础观测现象的“地心说”、“日心说”,再到真正的科学观测和推理的银河系学说和现代宇宙学说,所有的认知都是从人们当时感知或观察到的“相”和“推理”来认识世界的,它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历史局限性。所以这种方法总是在不断接近真理却无法真正到达真理。
元认为,宇宙中最根本的法则就是平衡,一切皆围绕平衡的法则产生、运化、发展。只有平衡的东西才是稳定的,旧的平衡被打破,必须要向新的平衡发展。世界原本混沌,一切皆是虚无或者充满的,只有保持平衡,无中才可以生有,有也会最终归于无。元的思想认为万物皆是起源于平衡的法则、起源于规律运化,在虚无和充满中升起,由信息和能量相互演化、由空间和秩序相互推进...真正的永恒就是在平衡的牵引下不断向新的平衡前进,平衡不断被打破,新的平衡总是那么近到极点又遥不可及……
一切都在不断运化,一切都在不断新陈代谢,一切皆是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事物本起源于有无之间,形成于“规律”,于虚无和充满中升起,阴阳互动、因果循环,阴阳与因果也是规律。即便世间至高无上的一切,也是由规律衍化而来……
规律看不见摸不着,这就是“空”,故一切皆空,空而不空;因一切皆空,故一切都是平等,所以我们不能起分别心、不能起执著心,不能被情绪影响。应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空相,无我执无法执。诸法皆空、诸相皆空、本质皆空、意识皆空,唯阴阳不空、因果不空、需求不空、意志不空,一切皆空,空而不空......
我们应当跳开“空相”,从“道”的角度来看存在和问题,从规律的角度、无分别心的角度,客观而存在的来看世界......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大千世界的根本可能是什么?这一切的初始和根本、最终和归宿,这些最根本和最本质的存在,就是我们想要试图回答的问题。
科学和宗教根本和潜在的最终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试图穷究我们所处大千世界的根本面貌和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只不过科学讲究的是实证,既能证实也能证伪,且可以推理准确预测,而宗教仅仅地停留在感悟与猜测的层面而已,不能证实也难以证伪,且不能准确预测。
…… …… ……
不管什么事物,都会不断地动态发展,并不断地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旧的平衡不断被打破,新的平衡不断地产生,周而复始,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不管是什么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有正(矛)、反(盾)、综合(统一)的三种状态,而人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正(矛)、反(盾)、综合(统一)的其中一个方面。
真正的大道是无法说清楚的:“知者无法言,言者未真知”…
生命短暂精力时间有限,我们需要真正的高效人生,是故思维一要求简单,大道至简;二要抓根本,直指本宗;三要重规律,天地人常;四要形神合,知行合一;五要求实效,不有多余;
法由境造,相由心生,万法归宗,宗宗归一。“随缘不变、随缘随便”,我心本无,缘起即心...... …… ……
事物从开始就体现出形与神两方面,形是神的外在表现,神是形的本质和灵魂所在。礼仪是形,能够对我们的精神起到通过形的传承作用,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形神兼备,才能藏精纳气有神。要活出精气神来要活出劲头来,就是要有一种充满活力而又宁静自然的状态。
诸法非法、非非法,诸相非相、非非相;万法皆空,万相皆空,唯因果不空,阴阳不空。因为世间的一切法、特别是一切相,都是由阴阳构建、由因果造就,所以说:“万法皆空,万相皆空,唯因果不空,阴阳不空”.是故形神皆空,空而不空,万法皆幻,万相皆幻,过去的不用想,未来的不可得,活在当下,抓住根本,幻化修真...
佛经讲:「无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要有一定了,就会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有了障碍;有了障碍就有烦恼,也就有了偏见。无所执着,你就空了,就没有烦恼了、没有偏见了,故能容得下万物、容得下博大精深的思想、容得下各种相反相成的信息能量。
佛家讲“布施、持戒、精进、离欲、禅定”,持戒第一;道家则信“仁慈、节俭、不妄为,仁慈为首;儒家思想以健、和为中心,强调君子要自强不息,积极主动,中庸、权变,执两用中...元以“无我、如我、持本、正位”为基,正位为要……
心安明世事,大道渡若飞;顺天人健行,“空”化是与非
元
无我
花非花
有无相生
不变与随便
色亦空,空亦色
活在当下,随缘不变
知者无法言,言者未真知
天人合一,人社合一,人在天地间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相关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