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在香港上大学,理大為學生開啟的虛擬學習體驗(转)
(2009-09-25 21:00:38)
标签:
杂谈 |
香港理工大學的老師在新學年不但可以在校園內與學生交流溝通,還有機會透過Second Life這個虛擬世界與學生接觸。
在理大校園,超過五百位師生已經在Second Life進行虛擬講課和導修課、設計虛擬習作及進行虛擬實習等,積極提升他們在教與學方面的經驗。
理大是全港第一所在Second Life建構虛擬校園的大學。這個創新的意念由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建構虛擬教學酒店開始。後來得到管理層的支持和教學發展中心的撥款,得以建成虛擬校園。現時正在Second Life使用的三個「小島」由來自應用社會科學系、電子計算學系、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設計學院、教學發展中心及包玉剛圖書館的同事合作建成。
項目主任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教育技術開發辦公室主任彭達智先生 (Paul Penfold)、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何大偉博士
(David Kurt Herold) 及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吳道義博士均期望在Second
Life的理大虛擬校園可以繼續發展。彭達智先生表示:「Second
Life讓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創造嶄新的環境,進行遙距學習、計算機輔助合作項目、模擬及教學。這種在安全情況下模擬實際環境,可以增強學習體驗。」
何大偉博士認同上述見解,他曾安排修讀城市研究的學生到虛擬的莫斯科、紐約、都柏林及巴黎等城市考察;他又帶領媒體研究的學生參觀媒體機構,例如路透社、美國電視新聞網絡和Sky
News。這些參觀活動安排容易,而且不涉及財政開支。
理大設計學院的學生利用Second Life試用不同的數碼媒體,包括視覺效果、人物設計和立體模型。與此同時,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利用這個平台模擬商業環境,讓學生掌握實際的面試技巧。同學還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使用圖書館內各式各樣的資料,獲取圖書館最新的資訊,並連結到圖書館內聯網,掌握更多訊息。
使用Second Life不但豐富了各學科的課程內容,而且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自主學習。此外,Second Life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教職員與世界各地的學者和研究人員交流合作。有了Second Life這個平台,來自美國、日本、澳洲或英國的講師可以留在原地為理大同學講課,師生亦可以輕鬆地參加虛擬課堂、研討會,以及與世界各地的同事開會。
今年九月,全球首個Second Life學術會議將會連續四十八小時在網上進行,理大將作為香港區的主辦單位。是次會議名為SLActions 2009,橫跨全球不同的時區,從比利時根特大學開始,到香港、日本和巴西的大學,最後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完結。
Second Life 是由Linden實驗室開發的一個網上平台,虛擬世界裏的內容是由化身為「居民」的用戶創造的。據稱現時全球用戶逾一千六百萬,二零零九年期間,同時登入的用戶人數最高達八萬八千二百人。現時世界各地許多大學都已經在Second Life建構自己的虛擬校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