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死亡率大幅上升
(2009-01-23 22:36:53)
标签:
卫生医疗中国癌症死亡率健康 |
分类: 慢性病防制与研究 |
卫生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覆盖31和省,213个县(区),人口超过1亿人。2008年4月份,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此次调查的主要结果。
人口老龄化是癌症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癌症是我国第二位死亡原因,占死亡总数的22.3%,与第一位的脑血管病的死亡率相近。在城市地区,癌症死亡率已经成为第一位的居民死亡原因。和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两次死因调查相比较,癌症死亡率分别上升了83.1%和25.5%。我国人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是癌症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癌症增长明显
我国居民的各种癌症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以前在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一些癌症,如食管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宫颈癌下降幅度最大;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癌症的构成正在向发达国家的癌症死亡模式转变。尤其肺癌已成为我国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占全部癌症死亡的22.7%。城市地区的乳腺癌的死亡率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肺癌和乳腺癌与70年代比较分别上升了465%和96%,特别值得关注。
吸烟是十大致癌因素之首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公布了十大致癌因素,即吸烟、过量饮酒、职业暴露、环境污染、食物污染、药物、慢性感染、饮食与营养、免疫抑制、生殖因素与激素。
病因学研究已经证实,吸烟可以导致肺、喉、口腔、胰腺、膀胱、胃、肝、肾和其他部位癌症的发生;被动吸烟同样可以引起肺癌。美国自90年代开展控烟运动以来,男性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烟草使用是目前公认的单一可与防的癌症原因。
慢性感染也是癌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据估计,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造成的,主要包括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导致的宫颈癌、幽门螺杆菌的导致胃癌、血吸虫导致的膀胱癌、肝吸虫导致的胆管癌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卡波西肉瘤和淋巴瘤。
一些环境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导致的人体基因变化,也是癌症发生的原因。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物理致癌因素,石棉和装修材料等化学致癌物质,病毒等生物致癌物质,以及由真菌毒素造成的食品污染。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增加癌症发生的危险。高脂食物的摄取,缺乏水果蔬菜和高盐饮食,缺乏适当的活动,酗酒等都认为是癌症的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合理的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大力提倡戒烟,以及有效的健康教育,癌症筛查,早诊早治等有效措施达到预防的目的。
癌症高发现场干预效果明显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一些癌症高发地区癌症死亡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表明长期以来在这些地区开展的癌症普查普治、抗癌宣传、综合防治和癌症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尤其是针对食管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等现场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三分之一的癌症负担可以通过减少烟草和酒精使用以及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等方式,减少人们对于癌症危险因素的暴露而达到。
在我国,公众对癌症的认知程度很低,早期癌发现的比例低,而中晚期癌的比例较高,从而大多数患病者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和得到根治的机会。癌症的健康知识教育是通过对癌症早期征兆的认知,例如体表肿块、持续疼痛、消化不良、咳嗽和出血等症状,认识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的重要性,提高早期诊断的机会。因此,医疗机构、医药研发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及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共同传播癌症知识,尤其向癌症高危人群推广早诊早治的观念,提高患者对多种治疗方法的知晓,加强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筛查是查明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
筛查是通过检测手段在征兆可发觉之前查明早期癌症或癌前期患者。已经证实一些癌症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筛查达到预防的目的,世界上公认的子宫颈、前列腺、乳腺、结直肠、舌、口腔、睾丸部位的癌以及黑色素瘤都可以通过筛检降低死亡率。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专项经费在部分癌症高发地区对子宫颈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鼻咽癌、胃癌以及在正常人群中对乳腺癌开展了早诊早治项目,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在我国进行更大范围的癌症筛查方法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些癌症在得到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时,有很高的治愈率。此外,姑息治疗可使大多数癌症患者得到疼痛缓解和改善生存质量。
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基本查明了我国目前现阶段癌症的危害程度,反映出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是21世纪中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每年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近千亿元,约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20%以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癌症的预防不容忽视,对抗癌症的任务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