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一、中国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见表)
表
中国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类别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本节所谈及的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慢性病中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疾病。
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古代文献记载的“头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等症,部分相当于现代的高血压病。
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2002年全国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达到1.6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仍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一)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2002年我国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分别为9%、29%、49%,即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一半为高血压患者。但近年高血压有年轻化趋势。
(二)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三)与饮食习惯有关。食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四)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脑力劳动、工作繁重、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五)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
三、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一般在开始几年或十几年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使血管和心脏长期出于紧张和高负荷状态,由此引起全身血管的损伤(动脉硬化)及心室肥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力衰竭、肾病(肾功能衰竭)、末梢性动脉疾患、眼底动脉硬化等并发症,其中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患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四、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目前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钾、镁离子摄入少)、体力活动过少、精神高度紧张和高龄等。
五、高血压的防治
(一)预防与控制
1、少食钠盐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人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该6克以下。
2、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但伴有肾功能障碍和糖尿病者应予以注意。
3、少饮酒及戒酒
一般建议将饮酒量控制在每日酒精30克以下,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戒酒。WHO对酒的新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4、减轻体重 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4以下,腰围:男 <85cm ,女<80
cm。提倡家中购买皮尺和体重计,养成经常测量体重和腰围的习惯。
5、适量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不拘泥于形式,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球类、上楼梯、太极拳、气功等。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130次/分。运动频度最好每周7次(至少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
6、戒烟。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8、家庭自测血压
可评估血压水平及严重程度,评价降压效应,改善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的主动参与,且无“白大衣效应”(医院量血压比自测高),可重复性较好。推荐家庭购买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正常上限参考值:135/85mmHg。
(二)治疗
1、治疗目的
控制血压波动,防止和延缓心、脑、肾的并发症,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病致残和致死的总危险。
目标: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均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2、降压药
常用的有:利尿药、β阻滞剂、α-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α阻滞剂、中枢作用药物、直接血管扩张药、静脉注射用降压药。降压药应由医师处方或指导下使用。
3、祖国传统医学的辨证施治、针灸、药疗、食疗、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