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该向季羡林大师学点啥?(图)

(2009-07-13 15:57:24)
标签:

季羡林先生

丑星

大师

中印文化

印度

余秋雨

季羡林

杂谈

余秋雨该向季羡林大师学点啥?(图)11日上午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逝世,终年98岁。季羡林先生走后,人们在缅怀的同时,也发出了许多感慨,部分学者甚至认为,季羡林先生逝世之后,中国已经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了。

 

网络小丑星认为这句话有点过,俗语说大隐隐于市,在芸芸众生众生中,仍有许多师像季先生一样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们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扰。当世也许无名,后世定然发光。

 

大师是后人追封的!我们之所以现在称季羡林为大师,是因为斯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且有许多值得我们推崇和纪念的地方。从这点来说,余秋雨承认自己是大师显然有点过早,余先生至少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向季先生学习。

 

一是潜心研究学问,不计得失。 季羡林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作颇多,著作等身。如果不是毕其一生精力潜心研究的话,季先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贡献。

 

从《文化苦旅》等一系列作品来看,余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但仍欠一定的火候,若是先生能沉下心来,不计得失,再往纵深方面研究,定然会有不俗的成就的。

 

二是要守得住寂寞,不跑江湖。

季先生安贫乐道、宠辱不惊。他研的究印度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多种东方语言都是非常冷门的东西。而余先生近二十年来却游弋于各个新闻媒体,甚至出现在娱乐场合充当文化评委,显然浪费了许多治学的时间。

 

三是要谦虚谨慎,不务虚名。

余秋雨的母校为余先生修建了一所大师纪念馆,余先生半推半就:“权当我是大师吧”,这一点与季先生力辞大师名号形成鲜明地对比。大概余先生太在乎这大师的名号了。另外,今年以来,余先生因捐款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若是余先生做了好事后不善张扬,也不至于弄得如此焦头烂额。

 

总之,余秋雨先生要象季羡林先生一样成为真正的大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网络小丑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