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事件为何越来越扑朔迷离?


标签:
躲猫猫网民丑星国家机密李乔明晋宁县杂谈 |
1月29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24岁青年李乔明到邻县盗伐林木,被当地森林警方刑拘并关押在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11天后李乔明因重伤入院,2月13日被医院宣告“因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关于李乔明受伤致死原因,警方称是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造成的。
2月1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公告称,将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委员会,于2月20日上午前往昆明市晋宁县具体事发地,对“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进行调查。并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
2月20日,晋宁县公安局政委杨丹对“躲猫猫”事件进行了情况说明和介绍,同时回答了调查团成员的提问,他表示在事件的过程中,看守所的民警没有渎职和玩忽职守的情况存在,另外在李乔明受伤后,他们进行了全力的抢救,事件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造成的,是意外事故。整个事件叫做“躲猫猫”是一种误传,或者是大家对于游戏不同叫法,其实李乔明等人玩的是一种叫“瞎子摸鱼”的游戏。
2月21日凌晨1时,网民调查报告终于出炉。在报告中,调查委员会明确指出,他们本有五个目标,但事实上,几乎一个都没能完成。这五个目标分别是:1.听取晋宁县公安、检察等部门的情况通报,然后进行提问;2.前往看守所案发现场查看;3.向事发当时的值班民警、看守所医生咨询情况,4.询问“躲猫猫”事件中与死者李荞明同一监舍的当事人和目击者;5.查阅事发当日看守所的监控录像,查阅看守所值班日志、死者病历、尸检报告等相关文字卷宗。
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无论是事前我们天真地提出会见在押嫌疑人、浏览监控录像等一件件事情被以制度、法律的名义所拒绝,才突然感觉到,在网上可以呼风唤雨,制造流行的网友,在现实确实那样无力。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网友,还是网友调查委员会,都不可能做到‘探寻真相’。最后真正能揭露真相的,只可能是拥有法律资源的执法司法部门。”
随后网友继续人肉搜索发现,8名网民和社会代表中,多人实为媒体记者和官方网站版主。同时有网友发现,在此前云南电视台的一次会议中,“风之末端”和“边民”就已经作为“热心观众”露面。网民们怀疑两人是“御用网民”,质疑其草根身份。
看来这躲猫猫事件还远未结束。本博继续关注其发展动向,并及时反馈给大家。
网络小丑星简评:
事件发生以后,云南宣传部的做法曾一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些人可能认为,这开启了一个网民参加案件调查的先河。然而事实却为何与网友们的相法大相径庭呢?有关方面为何又和网民调查团玩起“躲猫猫”呢,网民调查团又和网民们也玩起了““躲猫猫”,这其中至少反应出三个问题。
其一,省委宣传部和晋宁县公安局没有勾通好,既然有些过程还在调查中,还没有得出最后的定论,为何要急着让网民调查团去调查呢?这样网民调查团自然会无功而返,才会感觉到在现实生活中是那样的无能为力。
其二,这也反应和我们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多年来形成了“司法保护主义”的模式,无论大事小情,总是以国家机密、或者有关规定的名义保护起来。不让外人知道真相。其实我们国家早已实行的司法透明,虽然也规定了有关保护国家机密方面的条款,但“躲猫猫”之类的事件怎么也归不到国家机密一类去。所以尽快将真相大白于天下,这不只是对网友一个交待,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肯定。
其三,“躲猫猫”事件之所以逐步升级,与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公开细节有关,在对待此类事件上,有关方面越是 “躲猫猫”,网友的关注度就越高,但愿这一事件能对今后的司法公开透明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网络小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