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变化
桌上放着两杯干净的水。
我拿起洗洁精瓶子,往其中一只塑料杯里加洗洁精。
两只杯子并排放在桌子上。一只杯的水面泛着细碎的泡沫,另一只杯的水面平整、明净。
我捏住两片纤细的羽毛往水面放去。一片放在纯水里,一片放在加了洗洁精的水里。它们的命运将如何呢?
刚开始时,两片羽毛都浮在水面上,像两叶安详的扁舟。
3分钟过去了,那片浸在洗洁精溶液里的羽毛有了些许变化。它的一边开始下沉,仿佛是一艘进了水的小船,正在危险的边缘挣扎。而另一片羽毛,仍是那么悠闲地在水上漂着。
10分钟过去了,浸在洗洁精溶液里的羽毛如同没有浮力的“小船”,已经沉入了“湖”底。因为洗洁精溶解了羽毛上的油脂,使羽毛失去了它那天然的防水衣。而另一艘呢,依然安然无恙。
实验结束了,当然也留下了疑问和启示。
如果洗洁精排入自然水体,那些可怜的水鸟势必会遭受灭顶之灾。当它们的防水衣被悄然脱去后,它们就再也不能安然地“红掌拨清波”了。而遭此厄运的,又怎么会只有鸟类?各种水生动物,例如鱼、虾,都会悲惨地死去。那么一个原本明丽的生态系统就会毁于一旦。谁又是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呢?
自然,原本是一个统一而和谐的整体,生物与环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理应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使一切得以发展、延续。可是,平衡也有被打破的时候,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更大部分的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涉。人类,无时无刻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地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想让一切变得更加“舒适”,更加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可是,人类让自然做出的变化,一定就是好的吗?
那片羽毛,就好比是载着人类的一艘小船。我们应该小心地把舵、航行,让船行得平稳而惬意。可事实是,我们非但没有好好行船,还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增加阻碍。那些我们引以为自豪的高科技成就或许就是灾难的导火线。我们究竟有没有发觉?
我是在12年前来到广州的。
爸爸妈妈说,我们刚来的时候,家附近还是一片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绿地。那时候,空气清新,房屋也没有现在这么密集。爸爸妈妈时常带着我在绿树丛中漫步,享受这满目的苍翠。
但是,从我记事以来,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景象了。
当我趴在窗台上向外眺望时,映入我眼帘的只是一排排的高楼大厦以及星星点点的绿阴。只有远处,白云山还在我的眼前起伏,那是我的视线所能见到的最后的美丽大自然了。闲暇之时,眺望远处的白云山,心中还有一丝惬意。
可这样的日子也不长久。
我看见家周围越来越多的楼房高耸起来了。白云山渐渐地被遮挡,一点、一点的被遮挡……绿色渐渐地消失在林立的楼房背后。
我指着远处的吊车问妈妈,为什么那里又有一架吊车了呢?
因为又要建高楼了啊!
可是,那样白云山又会被挡住一些了……
现在,广州的楼房已经越来越密集了。新的楼房见缝插针不停地建造着,一幢挨着一幢,好像永远也造不完似的,有限的绿地早已被侵占的越来越少。难道这就是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吗?难道我们就不再需要绿意,不再需要新鲜的空气了吗?难道为了城市建设,就要我们牺牲生态平衡吗?城市的呼吸越来越沉重,她的背上不堪重负地背负着那么多的楼房,她还能坚持多久呢?
广州的变化真是大啊。这种变化,不仅是在广州,在很多城市、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变化,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吧……但是,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是好还是不好?
斧头出现了,于是大片的绿色变成了黄色的阴霾;工厂出现了,于是清澈的河流变成了生命的殉葬场;枪支出现了,于是动物原本快乐的家园变成了葬身之地……我们的生活,真的变得越来越惬意了吗?
再来看看我们身边难以察觉的变化吧:以前,人们上街买东西都是使用篮子,哪有听说过塑料袋这个名词。而现在,人们在商场购物,大量使用的是各种各样的塑料袋。以前,人们使用的是手帕,使用过后洗净晾干可以继续用。而现在,一次性纸巾出现了,用了就丢,卫生又方便;以前,饮食用具大多可以多次使用,而现在,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大家用起来都觉得很理所当然……
这些变化,当然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加惬意。但是,我们得到的,却不仅仅是这些。回报我们的有嚣张的黄色妖魔——沙尘暴;让土壤不堪重负的白色垃圾——聚乙烯;乱砍滥伐的成果——洪水泛滥;都是紧跟这些变化而来的吧……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种变化,在对自然的改造中发生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些变化,是让生活舒适的功臣,还是让环境恶化的罪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时,文明就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时,文明也就宣告结束。现实中的变化,是否会让我们走向这样的结局?
广东实验中学 初二(1)班 钟琬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