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历史名人
(2009-01-17 09:37:37)
标签:
历史武安君白起围歼战六国鬼谷子河北名人邯郸文化 |
分类: 心灵深处 |
邯郸县:
廉颇,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6)、赵悼襄王(前246—前236年)时期
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担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武安:
李牧,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魏县: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永年;
驹伴我闯荡一生,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大名县:
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生卒年不详。补《诗经》所亡笙诗六首。主要成就在赋。它们篇幅短小,内容别致,文字浅白,继承了汉代以来民间俗赋的传统,而与京苑大赋及抒情小赋风格迥异,在当时文坛独树一帜。《劝农赋》揭露名为劝农实为坑农的下级官吏的丑恶行径。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农村,如此“劝农”的现象并没有绝迹。所以,此赋仍不乏现实意义。
魏县: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河北)大名府魏县人,崔述由於家乡屡遭水旱之灾,因此注重治水治河的方略。著有诗集《知非集》和道光版《崔东壁遗书》於光绪元年(1875)重刊,其中包括《考信录》等十四种收入《畿辅丛书》。
馆陶:
魏征,字玄成,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广平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位邯郸市东)人:
窦默(1196-1280) 元初理学家。初名杰,字子声,又字汉卿。元初名医、名臣、名儒,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金末,避乱河南,从名医李浩学铜人针法;又南走德安(今湖北省安陆县,位随州市东南),习读宋人理学著作。元兵陷德安,杨惟忠招集儒释道之义。他应召北归至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位广平县东南),与姚枢、许衡等讲求理学。后又返回肥乡,教授生徒以经术之学。元世祖忽必烈为藩王时,曾召见问治国之道,使其皇子皆从之学。即位后,被元世祖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晚年又加至昭文馆大学士。卒。封魏国公,谥文正。
鸡泽:
毛遂,战国末期大梁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