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
(2016-10-24 11:03:53)
标签:
育儿爱和自由教育蒙特梭利 |
——完整的成长工作坊·心理篇
一位记者问一位5
孩子:“那不好说。”
记者:“是不好说,还是不好意思说?”
孩子:“不好意思说。因为那恶心!”
记者问另一位孩子:“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孩子咬着手指说:“就是让人抱一抱。”
记者问:“你想让谁抱一抱?”
孩子摇头说:“不想。”
在这个片子里,孩子对爱,只有心理碎片,而这个心理碎片不是他透过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得出来的,而是外在社会强加给他的,他没有办法把爱和妈妈连接起来。
你要去问一个在爱中成长的小孩,“你知道爱吗?”
“知道,因为我妈妈爱我。”孩子会这样说。
但是视频中那个小孩没有连接,每个念头都是单一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不是他自己产生的,是由外面强加进去的。就是他周围的成人给他剪了一个布头,他发现穿不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只能放到那儿。
“你想让谁抱一抱?”那个孩子说:“不想。”因为他背后的心理活动在说,“被抱是不好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需要妈妈的抱。你有没有发现,他所有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和他的生命是没有关联的。
在这样的提问下,这个孩子潜藏在内在的、沉睡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就被提了出来。当孩子能够把他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观念。观念是认知得来的。最后就会变成这个孩子宏大的意识背景。
跟生命没关联的心理碎片全是垃圾。这些孩子身体里已经有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充斥进去了,而他本来的心理状态却不见了。
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被爱的,换一句话是,“我是需要爱的。”“我是需要妈妈抱我的。”这是最正常的渴望和期待。但是这样的渴望和期待已经不被自己的生命知道,所取代的就是抱是恶心的,爱就是被抱着。正常的期待就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这就是一种生命内在的混乱。
播放视频:迪斯尼动画片《小鹿斑比》第二集中的一个片段。
阿诺妈妈:“阿诺——”
小鹿阿诺:“我来啦。妈妈,我要跟你说多少次,我在交新朋友的时候,不要吵我。”
他想表现他是独立的,他是男子汉。知道心理活动是什么吗?他妈妈这样叫他的时候,让他觉得他在妈妈面前还是个小宝宝。这个情景又让伙伴看到了,他不舒服,失落了。
阿诺妈妈:“抱歉,儿子。”
小兔桑普:“你这个妈妈的乖儿子,快点回家去找你的妈妈吧。”
这句话什么意思,桑普捕捉到了阿诺的心理,并把他的心理活动说了出来,
打击他,你是个宝宝,还不够独立。
桑普妈妈:“桑普——”
小兔桑普:“来啦,妈妈。”
这是什么心理活动?他也是他妈妈的好儿子,这是他不知的自然流露,而
且他很享受。
桑普妈妈:“告诉我,土拨鼠看见什么了?”
臭鼬:“再见,斑比。”
这部分描写了每一种动物是如何捕捉其他动物的心理活动的,并通过心理状态的描写展示角色的特点,内容真实而显得妙趣横生。
小鹿(女):“要不要我们送你回家?”
小鹿斑比:“不,不用。我爸他会来接我。”
小鹿(女):“很高兴再见到你,斑比。”
这是个心理活动,其实他爸爸不可能来接他的,他只是为了安慰对方,也安慰自己,可能不想告诉对方,我爸爸妈妈都不能来接我。我不想把我的脆弱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