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园日记 |
管理者*孩子
--孙瑞雪
许多人,都认为这样一所爱和自由的学校一定是在教师的把握中才能真正实施的,但是在我的心里,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管理者的身上,我要确定的是,这个管理者是否已经将“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的教育精神肉体化了,这是我注意力的焦点。
但是在这一周里家长们一次又一次地询问、提醒我,是否这个教育是把握在老师手里的呢?
这是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都是这个学校旧有的孩子。第一天进餐厅,餐厅对孩子们来说是新鲜的:新的安排和新的布置。有的孩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原本吃饭也是不允许说话的;有的孩子对新的环境已经有了恐惧感,拒绝呆在餐厅,眼泪汪汪的要离开。我知道这个孩子喜欢车,建议他坐在落地的玻璃窗前,看着下面的车吃饭。当然我也乘机知道了,楼下的那些车都是什么车型,我同时还知道了这个孩子说了一些有关车的更深层的话,我听不懂,但他的情绪已经非常好。我同时也看到,有的孩子进餐厅时,就像怕踩着地雷一样,探头探脑地进来,我不禁笑了,我猜想:明天这个时候情景一定不是这样,餐厅里会是一片嘈杂,孩子们会愉悦地交谈、就餐,但今天一切都在孩子们的观察之中,所以孩子们依然一声不响地吃饭。
第二天,餐厅里一片沸腾,头一天的一言不发荡然无存,一改以往的做法。到处是喜悦和兴奋,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盛的饭,看上去似乎有点儿混乱,但是,愉悦和轻松已经表现无遗了.下午时候,竟然有孩子告诉家长:“为什么老师要给我盛饭?不让我自己做?”孩子说,“我根本没有盛饭的自由”。我笑了起来,告诉家长:“明天他一定会拥有盛饭的自由的。”
第三天,我看着孩子们头上冒着热气,头发都沾在了头上,端上一盘菜时,8个勺子一起上,一盘菜一扫而空,一盆饭也在8只勺子下见了底儿。第二盘菜、第三盘菜也以同样的方式消失掉了。老师问:“孙老师,这样不对吧?”我只是说:“这是个过渡,一周后就会有变化的。开始时,总会是这样的。”
第四天信息传来,家长认为孩子都“吃着了”(积食了),孩子回家连肉也不看。大夫也慌乱了起来:“这哪儿行啊,不爱吃蔬菜,维生素没办法补充。”我知道,这一切也是一个过渡。
这一周,几乎天天都是这种情景,饭量奇好,老师们也说:“太能吃了!”第三周,问题就来了。每天我接待的都是告状的家长,这次告状的内容是:“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吃饭?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不吃饭营养都保证不了,还搞什么教育?”尤其是大孩子,不吃饭的人数逐渐在增多,老师满院子追,孩子跑着不吃。在这一周里,我面对的就是如何对付孩子的不吃饭,这本来就和“吃着了”是一个道理,儿童要经历一个阶段,一个从“饮食方法的新鲜感”过渡到“面对自己吃饭恐惧症的调整”,他肯定需要时间。所以,我带着老师,去跟小朋友说,你实际是饿的。如果你乐意吃饭,即解决了妈妈的担心,也帮助解决了老师找你的辛苦,同时还满足了你的饥饿感。当我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孩子就处在犹豫中,我对老师说:“抱着他走吧!”果真,他顺从地被老师带走了,我在想,斗智斗勇目前还是可以的,等到不可以的时候,我们再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