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王筷子广告涉嫌歧视,我们又遭西方开涮了?

标签:
娱乐文化杂谈 |
汉堡王筷子广告涉嫌歧视,我们又遭西方开涮了?
近年来,西方“辱黄”广告屡屡引发事端,从意大利奢侈品牌D&G“起筷吃饭”,到瑞典电视台丑化黄种人“眯眯眼”等特征,都带有“辱文化”之意。但是,也并非所有广告都带有歧视的色彩。近日,全球大型连锁快餐企业“汉堡王”近日也爆出歧视丑闻,汉堡王在新西兰投放的一则网络广告再次贬损了东方的筷子文化,招致亚裔强烈不满。不过,通过观看广告,似乎很难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
筷子文化,对等于刀叉文化,都是人类进化后的文明产物。这种饮食工具当初并没有代表种族的象征性,正如穿衣一样,进化了,人类就表现了脱蛮的矫情;进化了,便丢掉了爪子的吃法,于是就拿起了筷子与刀叉。换言之,如果硬要说,西服与马褂之分,代表东西方文明,似乎有点牵强,谁也不能说,西服高于马褂,或者马褂高于西服,正如筷子与刀叉一样,都是饮食之工具,没有优劣之分。
至于西方人拿筷子做文章,颜小四认为只不过是借题发挥,附带说事而已,就算是引用筷子,也是调侃,似乎上升不到种族歧视的层面,就如同东方人调侃西方人吃西餐用刀叉一样,显得武夫,血腥,但这其中能定义为种族歧视吗?再举例说明,郭德刚与周立波发生的“咖啡与大蒜”之争,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咖啡与大蒜”只是饮食嗜好而已,这其中没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分,贵贱之分,拿咖啡说事也好,拿大蒜说事也罢,都不涉及到地域歧视的层面。
西方人在表述语境时,善于用具象手法,而拿筷子做广告,就是出于形象化的宣传,使受众更易于接受,更能领会与理解。如果我们对西方人的表达方式,以已度人,曲解其意,甚至任意放大内涵,调动整个社会的爱国主义热情予以回击,那势必自寻烦恼,动了肝火。假如要认定西方人有“辱黄”之意,就要看西方人如何拿东方人说事,如果是专挑落后的、愚昧的、低下的内容,那就有歧视与奚落之嫌;如果我们非得要将筷子也划入这个范畴,那岂不是自己也认定筷子是落后与愚昧的东西吗?正如我们不能诋毁刀叉文明一样,即使我们极尽狂谑,也不能证明筷子优越于刀叉,说得彻底点,筷子与刀叉只不过是代表人类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符号。
当我们面对西方人的恶作剧,我们只要会心一笑,不与其辩,不与其争,以更加自信、包容的心态应对扩大开放后的西方世界,那自然就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