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辱华”事件是我们神经太敏感了吗?

标签:
娱乐文化杂谈 |
西方“辱华”事件是我们神经太敏感了吗?
近日,意大利D&G“辱华”事件再次触动了中国人的神经,引起了全民声讨。近来,西方“辱华”事件频频发生,国人应接不暇,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辱华”事件是我们太敏感了,还是国人不自信的表现?
纵观历次“辱华”事件,有的冒犯了民族的尊严,有的触犯了中国文化的底线,也有的曲解了中国的文化。在梳理“辱华”事件中,颜小四发现西方人常常喜欢拿中国人的筷子,或清朝人的形象戏说。如果仅仅就是这一点就小题大做,上升到“辱华”的大是大非问题上,那就未免有点上纲上线了,似乎又在大兴“文字狱”。
中国人,或者说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的眼中最形象、最文化的莫过于筷子,这与中国人理解西洋人吃西餐用刀叉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也是东方“筷子文明”与西方“刀叉文明”的特点与差异,而清朝人的形象大辫子、瓜皮帽,倒的确具有民族性,而我们不能就清朝曾经积弱积贫就忌讳别人说我们头上长癞头,而清朝康乾盛世又何尝不是君临天下,睥睨全球?
中国人民已站起来了。当中国重现汉唐盛世之时,西方人会用更多的视角与兴趣关注中国,这其中也包括用调侃的语言、喜剧的手法来诠释和解读中国文化,除了西方某些国家别有用心外,还有的就是好心办错了事,换言之,因文化的理解不同弄巧成拙,甚至南辕北辙,闹出了笑话。如果是善意的,我们不妨报以会心一笑,正如环球网编辑老胡所说“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有与外界磨合的能力。相互学习、沟通的方式很多时候就是摩擦和冲突,对立与共存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当然,我们一笑了之的是哪些并非有“辱华”之意的人与事。如果我们对于西方人在宣传与介绍中国时对其动辄得咎,那有可能失去西方人对中国的兴趣,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浑身长刺的民族而不愿与中国人打交道,这对中外文化交流是不利的。我们希望了解世界,也希望世界了解中国,在相互了解的同时,我们应展示自己开放的、包容的胸怀,而不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这也是为什么老虎独居的原因。
中国乃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西方要想“看懂”中国还需要假以时日,但我们应给予西方人的时间来了解中国,只有他们真正了解了中国的伟大,他们才能真正尊重中国、仰慕中国,才有可能减少“辱华”事件的发生,否则,“辱华”将有可能变成排华、敌华,那么,中国何必要做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