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天气有时仍有点寒冷。我坐在电脑前正给一位远在他乡的朋友“敲”信,神思恍惚间,一声耳熟的鸟鸣让我身心为之一振,急忙推开窗户探出身子,果然是,——我那魂牵梦萦的燕子们回来了。春日里倦伏已久的慵懒倾刻便云消雾散,心头竟莫名地荡起一股暖暖的快意。
我家阳台角上那个燕子窝已经磊起好几年了,当初我亲眼见证了这些忙碌不停的燕子是怎么一口一口把它营造起来的。记得燕子窝造起来的头一年,在经历南方漫长的霉雨季节时,阳台角上的下水道因年久失修出现渗漏,紧挨下水道的燕子窝不久就被流过下水道的雨水浸湿。日复一日的浸淫,使得燕窝不堪重负,开始大块大块往下掉,最后掉得只剩半边儿。可怜的燕子瑟缩着身子,一只挤着一只,我们全家都忧心如焚。母亲是个迷信的人,每月逢初一、十五便要点几柱香烛,那些日子母亲的香烛点得更勤。
我们真诚的祈盼感动了老天爷,雨终于住了。剩下的半边燕窝没有掉下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天晴后,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维修破损的下水道。这期间燕子们穿梭不息,很快也把窝儿修理好了。
有事没事,去阳台上看看燕子成了我及家人的生活乐趣。有一天,我发现燕子窝门口排满几只乳燕的小脑袋,于是知道这一“家”有了新一代。看着燕妈妈每日不停地把从野外喙来的小虫子一口一个喂给她的儿女,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原来鸟类的亲情和母爱也如此感人。
关心燕子,已经溶入我及家人的日常生活。大约是太熟悉的缘故,当燕子们疲惫地从外面飞回来,不管歇息在阳台上的任何地方,我们家不管谁走过去她们绝不会惊慌,实在精灵得很。经年累月,冬去春来,已无法弄清栖息在我家阳台上的这一“家”是最早来此“垦荒立业”的第一批,还是她们的后代,或者后代的后代。这已不重要,我只慨叹这种生生不息的劳作和繁衍与人类何其相似,同时感到人类因此有足够的理由,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
每年秋风乍起的日子,天气转冷,燕子们开始在我家房前屋后绕来绕去,那是在向我们道别辞行。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始终是渺小的,我们无力挽留她们。她们将迈上遥远的征程,去寻找别处的春天,一路上充满无数未知。不知她们要飞行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日夜栉风沐雨风雨飘摇;她们肯定要休息,不知有不有她们避露遮寒的客栈;一路上她们要遭到天敌或者已经变得非常自私的人类的侵扰和袭击,她们中的一部分终因年老体衰或体力不支难以到达目的地......所有这些都让我和家人深深掛念和不安。
也是在这个春天,我送走了一批一批亲朋好友,他们在南方的大城市里打工。他们圆过了思乡的梦,卷起铺盖背起行囊毫不犹豫地朝城市走去。那儿有他们的理想,或许还有不期而至的机遇,但听说城市对他们并不十分宽容。他们被称作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打工仔,他们无法享受本地人的福利待遇,过着流漓颠沛寄人篱下的生活,遭遇着难以想象的苦痛,即便如此,却毫不吝啬地为城市创造出财富和繁荣。我忽然觉得,对于浮躁和缺少自然色彩的城市,他们象极了一群报春的燕子,在他们步覆匆匆的同时,也给城市的春天注入不尽的活力和清新气息。
对远在他乡艰苦奋斗的亲朋好友的思念、关注,不知不觉溶入了我的燕子情结。
今年南方的冬天特别冷,雪也下得特别大特别久,我常站在阳台上,站在寂寞的燕窝下面,望着银妆素裹的树木、原野,想念着远去的燕子和被冰雪阻隔无法回家的亲朋好友。春来了,亲人和朋友又远去了,却迟迟不见燕子回归。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燕子的春天。如今,燕子终于舞动着春的旋律飞回来了,我心底觉着特别熨帖和踏实。感谢燕子,感谢她们这么多年来带给我和家人太多的快乐和感动,让我们享受到一个完整的春天,也使我领悟到一些东西。很感谢燕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