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的八分钟说起……
吴琰
围绕奥运会开、闭幕式,有些比较做起来很有趣。这就是开放的好处,把我们自己的三维空间打开了。
伦敦八分钟申奥片好看吗?
伦敦市长大大咧咧,敞着衣襟,一会儿系扣一会儿挥手。
一辆“伦敦—北京—伦敦”(为什么不是北京—伦敦?没想明白,最好不去望字生义)的双层巴士开进鸟巢。
路上各色人等,老人、孩子、推车的母亲、自行车男女、盲女、街舞者……。人们蜂拥要上巴士车,又都为盲女孩让路,并用身体为她铺就了重新走上巴士的道路。
巴士迅速变成舞台,音乐飞腾。街头、涂鸦、市井;城市一变而为运动场,街头物件一变而为运动器械,每个行人一变而为运动员——体育就是这样来自生活又走入生活。大不列颠没有炫耀它的帝国文化和贵族文化,平实的个体生命和民间生活,又有着十足的都市摩登时尚。
看不到一个国家的过去,看不到一种文化发展的诠释。仅仅是自由的人在享受体育的快乐,并从民间和个体的角度来演绎。贝克汉姆将足球踢向观众——来吧,跟随我,体育来了!当时就想,如果我们社区间隔中是一片草坪,经常有街头的足球和篮球比赛,会如何?
如此的平实和简单抑或是一种更高贵的自信?
反正很轻松地融入了他们的体育生活。贝克汉姆踢过球来时,我下意识地伸出手(没伸出脚)——我笑了。
前几日在朋友处刚看了NBC、BBC转播的29届奥运开幕式。由国际奥委会以120个机位同时拍摄并由买断转播权的各国电视台作同期二次切换。结果,我们看到不同理念、不同角度展现的29届奥运开幕式。
还是很不一样的。
BBC从“西游记”动画片开始介绍中国,猪八戒玩单杠,而一顿棍棒挥舞的孙猴子一个筋头翻到鸟巢顶上,背景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画面,煞是可爱。每一个主持人大概都是运动名将。他们或从金水桥、从挂着大红灯笼的后海街头、从琉璃厂走来,或倚在大石狮象脚旁、故宫砖红宫墙门旁、一个普通四合院的藤萝架旁,介绍着正在进行中的中国,镜头闪回的是当年他们运动场上的拼搏或掩面痛哭的片断——那是他们亲身投入的奥运故事,人的故事;对张艺谋“很中国”、“很世界”的上下乐章的转播,似乎记得住的区别不多。但与CCTV的区别还是有的:凡节凑稍显沉闷拖沓时便有各种个体演员的另类特写镜头,即便在集体高度一致时,你也能看到个体不同的表情!
数千太极推手被推至远景时,画面上是几个孩子,一个收拾画具、一个系书包带、一个背起双肩包。这种个体表情从运动员入场开始后,便比比皆是了。大量运动员特写镜头,好多个笑脸怪脸舞步特技。还有观众席上的个别特写。以个体表情来演绎广场元素,有种很奇特的视觉冲击。
从中国运动员入场后,NBC的镜头便始终跟踪着小林浩。它给姚明和林浩的镜头比CCTV给的不知多多少!林浩太可爱了。姚明在镜头里经常只是在行走的双腿,没有上半身。林浩行走的高度恰好到他的大腿。而林浩永远都是全镜头、大镜头,充斥全画面。他大“扣扣”眼,小鼓鼓脸,两手的小旗乱挥着,上下左右。有时候还要提提裤子,抹抹鼻子,镜头给得很细腻。他的正面、反面、侧面、背面,给足了镜头。运动员入场后他太矮看不到,好几个运动员轮流抱他,他抱着大运动员的脖子,两只小手指指点点。
主席台大多一掠而过,没什么印象,倒是有几个布什、普京很随便的特写镜头。最典型的是,刘琪那个冗长的讲话,NBC一下子就把他推至背景处理,前台是一个礼仪小姐的特大特写,那个漂亮!当时就很得意——中国姑娘真漂亮!那种场合谁能听见一个市长在讲什么?
点火成功后,姚明抱着林浩接受NBC采访,姚明用英语介绍林浩地震中的故事。林浩听不懂英语,两手抱着那个鼓鼓的小脸,很专注。最后回答一句,两手放下来,很清脆;:THANK!林浩打破了整个后半截运动员入场的冗长、沉闷。NBC以林浩的故事做了全片最后的结束,背景是漫天的焰花。
NBC、BBC告诉我们,奥运的故事是人的故事。
其实,萝卜白菜各有所好。但经常有比较的自觉便于无形中打破自己的三维空间,动摇一下我们的思维以及视觉坐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