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开拓产业蓝海
(2011-10-13 17:09:26)
标签:
it |
分类: 第一互动第22期 |
——访新浪全国销售总经理李想
2005年,中国视频网站兴起。6年过去,从最初的拼融资、拼流量、拼带宽,现在存活下来的视频网站都是“剩者为王”的胜利者,但是还没等到松一口气,又一轮的拼杀开始了 ,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内容版权采购费用越来越高,付费视频、网络自制剧成了炫目的竞争亮点,战事在升级,新一轮角力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资本市场的耐心。在这种情况下,视频网站如何突围,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出路?
新浪看上了短小精干的“微视频”。近日,新浪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在京宣布,新浪视频结合自身的产品特点及资源优势,确定了“注重有价值的短视频”的发展思路,推出了差异化竞争的“微视频战略”。
除了“微视频”,“微电影”也是新浪未来关注的重点。除此以外,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新浪微博在视频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视频大战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当中,要想取胜,必须采取创新、差异化的战略。在对网络视频发展趋势深度观察的基础上,新浪发现:用户对网络视频化内容的需求日益增加,且传播SNS化使视频扩散得更容易。新浪视频就是抓住了这两个趋势, 随着 “微视频” 被正式登陆,新浪正在打造一个内容丰富 兼顾长短视频、有区隔化和差异化的“大视频”平台。在传播策略上,门户和微博双平台相融合。本刊采访了新浪全国销售总经理李想,听她解析新浪视频的新策略和新动向。
由主动到被动
Q:新浪视频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目前的情况是?
A: 最早应该是2006年和中国电信一起共建播客平台,那应该是全国最早的视频平台,主要还是UGC。此后,新浪就窥见了人们对视频内容的巨大需求。随着宽带的进步,相比图片、文字,视频作为一个更好的内容载体,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第二阶段,新浪在新闻、 体育、综艺及娱乐方面和全国各个电视台展开积极合作,把内容视频化,不断提视频比例,满足用户需求。
微博平台推出以后,对视频的收视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前大部分观看视频的用户都是主动参与,而微博的分享和推介让用户被动地参与进来,视频的被动消费——或者说社会化消费的模式开始越来越多。用户花费的时间, 消费频次都会越来越多。而微博作为一个很好的意见公开平台,它对于用户进行视频消费选择的口碑影响,表现越来越明显。
双平台 整合传播优势
Q:新浪的双平台战略是指 ?
A:新浪门户平台和新浪微博平台。双平台是新浪一个大的运营布局。对于视频来说,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第三个平台。就是说,门户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视频是一个用户主动收看的平台,微博可能更多是一个被动消费、口碑消费的平台。
Q:新浪双平台能为视频传播带来哪些优势?
A:新浪门户平台,可以在高流量位置进行视频曝光。另外一方面,在微博平台上,我们现在已有一些新浪运营的账户。未来,我们会打造一个微视频的频道。那么,我们就能够实现在各个平台做整合传播。另外,新浪名人资源,也会运用到整个微视频和微电影的传播当中去。
微视频 创新营销产品
Q:如何界定“短视频”和“长视频”的概念?新浪在二者之间是否有所权重?采购的标准是?
A:长、短视频其实更多是从视频内容的区分,一般超过7分钟的视频称为长视频,而1~5分钟的视频则被称作是短视频。这是大家惯用的一个区分方式。对于新浪来讲, 其实我们一直的策略不是取哪一个,舍哪一个,而是一直并重在做。
短视频方面,新浪今年会着重讲微视频、微电影概念。在视频采购策略上,我们侧重选取既符合新浪也符合主流人群需求的内容。新闻、体育等具备新浪品牌优势的短视频内容,我们会进行大量的独家采购。而对于一些竞争相对激烈的大片等内容,也会进行采购,但会遵循“二八”原则,不会特别强调独家。在长视频方面,新浪也一直在理性参与。
Q:如何区分微视频和微电影?
A:相比微视频,微电影会更偏向于专业制作,投入相对更大,作更精美。但总的来讲, 两者是一类视频,主要面对互联网用户的人群,借社会化媒体传播。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微电影会成为一个标准化广告产品,成为和传统TVC广告并列的产品。
传统广告向互联网迁移
Q :如何评价这个产品的营销价值 ?
A:传统的电视广告向互联网转移,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清晰。
首先,现在电视广告的价格非常贵,导致广告创意被限制在10秒、15秒、30秒,这对创意就会有所限制,并且不足以支撑广告主去讲他的品牌故事,很难完成和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情感沟通。从这一点来说,互联网视频是更好的创意载体,更适合去讲品牌故事,能够传递更多的内容和信息。
其次,现在主力消费人群观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短,电视人群老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互联网视频到达的人群,主要由70后、80后、90后这样的社会主要消费人群构成。 不管从量上还是质上来讲,这都是广告主想要争取的那一群人。
第三,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在收视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互联网,依赖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它的传播空间会很大,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形成用户的主动传播。因此也给企业社会化营销带来长尾价值。
目前,广告主对微视频、微电影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三星四夜奇谈、凯迪拉克微电影、奔驰smart微电影、益达酸甜苦辣、桔子水晶酒店星座系列短片等。
Q :如何评价微电影的营销价值 ?
A: 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微电影无论是制作还是传播成本都具有比较优势,来自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用户传播还会给营销带来长尾价值。相比独立制作或赞助网络的短剧,微电影的性价比、灵活性以及投资决策风险都更加可控,更加适合绝大多品牌客户。
过去一年与广告主的交流让我们相信,在电视广告成本不断增加、核心用户大规模向互联网转移的大背景下,将微视频、尤其是具备专业制作水准的优秀微电影应用于整合营销,并不是一时的热点与炒作,而是互联网视频营销与社会化营销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传统电视广告TVC一样,微电影将有望成为独立的营销类别,享有专门的广告预算,成为企业整合营销的标配,同时还会产生新的产业链,为广告行业和娱乐行业带来全新而巨大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