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井喷

标签:
it |
分类: 第一互动第20期 |
2010年中国3G部署和推广渐入佳境,用户规模及终端出货量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产业链迅速整合成型并扩大发展。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终端/设备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均采取优势业务延伸策略试水移动互联网,从终端到应用探索传统业务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整合。中国移动互联网在行业摸索及企业参与中稳步前行,呈现市场井喷状态。
用户规模
较传统互联网增幅更大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依然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结合CNNIC之前第24至26次调查综合可知,手机上网用户群正以每月均增1000万的数量急速壮大,中国手机上网用户量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艾瑞分析,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切实推进3G网络建设和推广,调整手机上网资费,引入明星终端,极大刺激市场需求和用户购买及消费意愿;另一方面,手机应用商店模式成功整合大量个人开发者和团队,使得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手机应用数量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黏性和体验度。
用户属性
趋向成熟化发展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2011年1月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中,18-25岁用户所占比重最大,为38.3%;其次为26-30岁用户比例,所占比重为
ZDC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手机网民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用户群体占比最大,为44.6%;其次为大专学历者,占比29.5%,近三成;而拥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手机网民群体仅占3.7%。可见,手机上网用户是一个充满精英的群体。
用户习惯
以低流量的轻应用为主
CNNIC《报告》数据显示,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渗透率最高的应用,渗透率达到67.7%。手机网络排名第二,达到59.9%。排名第三的是手机搜索,为56.6%。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是手机上最为典型的娱乐类上网应用,普及程度也很高,在渗透率上分列4、5位。手机社交网站的渗透率在2010年增长较快,达到了36.6%,展现出较好的成长势头。虽然手机微博渗透率还较低,但相比2010年年中的6.1%增长了9.4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十分迅猛。移动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上网中的渗透率还是偏低,移动电子商务时代还没有来临。
总体来看,低流量的业务仍然是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虽然中国已经在2009年步入了3G时代,但从业务应用层面,还没有展现出3G高流量、高带宽服务的快速发展。
市场规模
将迎来强劲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0Q4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51.1亿,同比增长19.8%,环比增长20.3%;2010年全年市场规模达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
艾瑞研究发现,2010年电信运营商强化SP计费通道治理力度,移动增值服务市场整体低迷,随着年底治理逐渐收尾,移动增值市场开始复苏。此外,受手机电子商务和手机游戏等细分行业在本年度良好的市场表现,以及基于手机应用商店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的初步形成,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稳步提升。预计随着细分行业的发力及新型服务创新,2011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将迎来强劲增长。
市场结构
增值服务份额最高
易观智库分析,从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服务收入构成看来,无线音乐、手机游戏、手机阅读逐渐成为三大主要移动互联网娱乐应用,手机购物增速明显。预计2011年移动互联网娱乐应用仍将保持稳定且高速的增长,占全年市场规模的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
DCCI则认为“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是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关键词。5年之内手机市场格局就将彻底颠覆,智能手机销量将在2013年超越非智能手机,份额达51%,非智能手机将逐渐淡出市场。2010年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也逐渐随着应用商店的遍地开花而不断丰富,游戏、阅读等纯娱乐类移动应用的使用已逐渐成为用户习惯,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开始由娱乐类向社会化应用发展。
未来趋势
产业链形态初显
趋势一:终端厂商角逐移动互联网,带动市场进一步细分和深化
面对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终端厂商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随着终端制造技术的提升和手机操作系统的多样化,未来智能手机出货量和普及率将逐步提高。此外,传统终端\系统设备厂商、手机制造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纷纷进入智能手机领域,通过终端整合相关应用及业务,加速智能手机中低端化趋势,带动产业链变迁。未来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手机操作系统厂商的优势将逐步提升,未来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将转化为对手机操作系统用户的争夺。
趋势二:手机应用商店覆盖终端多样化,移动应用服务平台方向
趋势三:平台化及开放逐步成为产业链参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