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视点] 后奥运时代的营销格局

标签:
杂谈 |
分类: 第一互动第七期 |
2008年8月12日,中国男篮与西班牙男篮的奥运小组赛第二场开打。结果,中国男篮在领先14分的大好形势下,由于体力不支,在最后一节惨遭对手逆转,被西班牙在最后时刻扳平比分拖入加时赛,最终以75:85负于对手,遭遇了小组赛的两连败。赛场上的胜负之争,往往到最后才会见分晓。
我由此回想起奥运之前的网络格局。当时以新浪为代表的奥运报道联盟均没有奥运赞助商身份,也还未获得央视网的视频转播授权,形势并不占优。然而在奥运期间,奥运报道联盟的三大成员,都充分发挥出了自身优势,并各自有所创新,成功的吸引并覆盖了九成以上的网民。可以说,网站间的竞争如同赛场,格局往往在经历了时间考验后才会成形。
奥运之后,该如何进行网络营销备受各企业关注,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度阶段,如何在经历过北京奥运这个百年一遇的重大营销事件后,迅速理清切合自身现状的后奥运营销思路,是摆在所有广告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奥运时期,门户网站的表现及客户网络营销的方式,都会对后奥运时代的企业营销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可以肯定的是,门户网站的媒体影响力,在奥运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后奥运时期,门户媒体优势所带来的用户关注是企业营销的人气基础。
与此同时,后奥运时期,网络营销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将日益明显,针对不同企业特点的个性化营销方手法将会不断推陈出新。传统单一的网络硬广将不再能满足企业营销的多元化需求,在后奥运时代,为应对互联网N对N多向互动传播态势,企业应融会自身特点与受众不同心理需求来制定营销思路,这就要求网络媒体不断创造富有个性的营销手法。新浪在奥运期间推出多款博客widget组件,便是基于这一背景下的创新产品,企业客户从自身营销诉求出发,将企业形象或是品牌精神等元素融入形成独具个性的博客组件,以强调趣味性的隐性手法“诱惑”受众使用,规避网民对硬性广告的心理排斥,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效果。
奥运期间,植入式营销备受广告主瞩目和追捧。基于强大的人气聚合力,由博客、播客、论坛、空间等Web2.0产品所构建起的多元营销平台,具备了极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成为企业进行植入式营销的重要前提。企业客户量身定制新浪博客模板、论坛关键字替换、论坛动漫表情等在奥运期间获得不俗效果的创新广告形式,通过去广告化的软性呈现方式,在聚拢人气、增强用户体验的同时,巧妙嫁接企业营销诉求,从而实现口碑传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