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赏析] 戛纳广告节案例评点

标签:
it/科技杂谈 |
戛纳广告节案例评点
罗普特吉存款
[产品/服务]: 金融服务
跳出思维的栅栏——
金融机构作为服务行业的代表,广告自然是其竞争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然而任何人都有审美疲劳,再美的事物看久了也会沦于平µ,所以当千篇一律的“诚信姿态”被看惯后,反而会被人扭曲为“惺惺作态”,常规的金融广告显露出颓势也就不足为奇,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想要有效地影响消费者已¾越来越难。
加列戈银行认为,不仅要推出又新又好的金融产品,更有必要通过广告将其定位表达地清楚明白。然而正如前面所说,如果还按中规中矩的广告方式进行传播,定会在影响目标人群上力不从心,所以,传播的手法及方式必须别出心裁,而且不能仅依靠广告,必须对广告、营销、公关等手法进行充分而有效地整合。
另一方面,传播的目的已¾不能停留在单向告知的层面上,必须利用巧妙的噱头充分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并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让其主动参与到企业传播活动中。这样看来,本次广告活动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加列戈银行革新性、现代化的的企业形象,进而从投资产品中获得新的客户和资金。
让创意信马由缰——
好的创意与策划,应该能够将自身产品与当前热点话题、热点人物捆绑的游刃有余,从而制造出世人关注的议题,我们将之称作噱头作秀也好、事件营销也罢,总之这是一种超越了单纯广告推广的高级传播策略思维。在此思维指导下,加列戈银行将眼光瞄准著名球星胡伦·罗普特吉(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前门将),导演了一出空前绝后的营销大戏。
在2006年足球世界±的一档节目进行中,胡伦·罗普特吉突然晕倒,这段视频在YouTube上一时广为流传,没有人知道这是加列戈银行与胡伦·罗普特吉“串通一气”的“惊天阴谋”。几个月后,加列戈银行通过一次名为“罗普特吉缘何晕倒”的活动揭晓了问题的答案,同时将自己最新的产品命名为“罗普特吉存款”。广告由两段连接在一起的视频组成,先是罗普特吉晕倒的现场片断,紧接着是后来拍摄的镜头:一块写有“存款10%的利息”的牌子摆在他面前——这便是其晕倒的Ô因。得知真相的大众,并没有对加列戈银行的“欺Æ”行径表达不满,反倒对其智慧过人的创意赞叹不已。
这个可爱的“阴谋”为加列戈银行赚够了关注度,更对其相关产品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罗普特吉晕倒事件
网址:http://217.116.20.135/awards/bancogallego/lopetegui/
印刷品优惠广告:
通过印刷媒体和宣传板,邀请人们访问:
http://www.porquesedesmayolopetegui
微型站点:
一段没有任何产品信息的视频,解释了那次著名的晕倒的Ô因。当他对着镜头说话的时候,罗普特吉看到了加列戈银行最新的产品信息,这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使他晕倒。看过视频之后,网友进入“罗普特吉存款”的迷你网站,可以得到所有的产品相关信息。
借道网络,营销自由驰骋——
Web2.0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用户自由发表言论和满足窥视欲提供了方便,也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的双向互动性远非其他传统媒体所能比拟,要想让受众主动参与到企业传播活动中来必须借助网络:首先,你很难让罗普特吉晕倒的广告噱头视频在电视媒体上获得播映许可,而且电视广告“一闪而过”的特性使其很难形成持久的关注度,所以加列戈银行选择将其放到视频门户YouTube上;其次,大众已¾习惯了在网络上搜寻自己关注事件的前因后果,所以借助网络能够达到让大众主动探寻真相的目的,所以在传统媒体的广告宣传配合下,加列戈银行让人们到指定的网站上寻找答案。
总结起来,在本次活动中加列戈银行整合了如下传播手段:“晕倒”的视频、后续的广告、互联网、信函、广播、印刷品、面对面营销及事件营销等。
印刷品、信函、POS:
活动的最终广告,是印有“罗普特吉存款”所有相关信息的宣传单。
黑马就这样产生——
加列戈银行将过去发生的真实事件与广告信息建立联系,两者相互独立又相关联,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声誉,是冲µ现实和虚构界限的全新尝试,并用“胡伦·罗普特吉”这个独特的名字将产品和活动完美结合。借助创新营销手法无疑让加列戈银行成为一匹杀出的黑马,在YouTube上超过了14000次的浏览观看,并有7738次的下载量;新客户在数量上也出乎意料的增长,是目标效果的132%,新的资金流客户更是比目标效果高出了530个点。主要的西班牙¾济报纸《Espansion》用了整版来报道加列戈银行的革新金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