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2024-02-22 07:09:28)
标签:

李劼人故居概况

生平及著作

藏书及字画

旅游

图片

分类: 游记

   李劼人故居(菱窠)在东门市井景区内。这个地方是李劼人在抗日时期为躲避日寇轰炸而建的单门独院。故居纪念馆占地4.95亩,馆舍建筑面积3303平方米,有李劼人客厅、书房兼卧室、藏书楼、餐厅等陈列,并辟有“李劼人生平事迹展”厅。1985年,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由成都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由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12月,李劼人故居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李劼人(1891一1962年)原名李家祥,笔名老懒、懒心、菱乐等,成都市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天魔舞》等长篇小说。民国元年(1912年)李劼人发表了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游园会》,民国十四年(1925年)翻译的法国福楼拜的长篇小说《马丹波娃利》(今译《包法利夫人》)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中译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历史原因,李劼人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遭到冷落和遗忘,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界的努力,李劼人和他的作品重新获得了社会的肯定。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被郭沫若先生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郭沫若首次提出李劼人是“中国的左拉”,而《大波》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法国汉学家温晋仪称李劼人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中西影响相融合的一个范例”。20世纪50年代初,香港著名学者曹聚仁认为“现代中国小说家之中,李劼人的几种长篇小说,其成就还在茅盾、巴金之上。”1986年巴金重访李劼人故居菱窠时曾叹道:“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1971年由日本河山书房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文学”丛书,共十二辑,单独占一辑的只有李劼人、鲁迅、郭沫若、茅盾、赵树理、曲波六人,其余的作家都是二人合辑,如巴金与老舍就合编为第四辑。在美国,在英国,李劼人不仅是作为文学家被研究,而且是作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被跨学科研究。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参观李劼人故居菱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