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探案记,2,机会来临有点慌
(2022-02-08 13:01:56)
标签:
长篇连载幻想与现实质检局长离奇死亡 |
分类: 传奇故事 |
被三河日报录用,令黄浜喜出望外。他得意地把喜讯打电话告诉父母,父母高兴得很,鼓励他好好干,特别要虚心向同事,向前辈学习,他一一承诺,还感谢父母当年要他学新闻的英明决策,让父母十分得意。入职后,黄浜十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幻想以后写出一系列轰动性的文章,成为一个名记者。如果他的文章在全国各地报纸及网络上转载,他就成了名人,顺理成章地成为名作家。这就是黄浜入大学后,尤其是进入三河日报工作后的幻想。
幻想总归是幻想,幻想并不是现实。让黄浜感到沮丧的是,他当记者已经一年多了,干的都是跑腿的事,并没有写出一篇具轰动效应的报道,他觉得实在愧对记者这个称号。他感到十分无奈,谁让他是个新毛头儿呢?一个刚跨进这门槛的‘青沟子娃娃’?!热点新闻轮不到他独自去采访,哪会有轰动性的文章?他常跟着资深记者胡熙出去走走,说是培养他,让他练练笔,但写出的东西总是干巴巴的,还没等到送总编辑,就被‘带头大姐’改得面目全非。从这些事他体会到,自己的确还嫩了点,真得向带头大姐好好学习才行。
‘带头大姐’是黄浜给报社头牌记者胡熙的绰号,他这个新毛头儿由她带,算是他的师傅吧。如今在各行各业混,都得有个有名气的师傅,否则你永远都没有出头的日子。带头大姐正值盛年,是他们报社的第一笔杆子,对他也算十分关怀,时常指点他,但他的自我感觉却是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他只希望带头大姐能提携指点他,给他一些机会,有一天能出师,让他在报导重大事件中崭露头角。要不然这样混下去太没有意思了。
这天早晨上班不久,黄浜正坐在电脑屏幕前浏览新闻,突然看见法治网上一篇简要的报道,作者竟是他大学的同窗好友张况。“嗨,这小子的机遇来了,也许一连串的轰动性文章就要出自他手,真让我羡慕!”黄浜于是想到自己的状态,对着屏幕发起呆来。没有发现带头大姐、资深记者胡熙已走到他面前。
“啥子新闻让我们的黄记者如此上心啊?”胡熙笑着探下头来。
“其实也没啥,一条小新闻而已。”他的身体稍偏一下,让胡熙的视线对准屏幕上那条新闻,“法制网上有一条不长的报道,说市质检局局长离奇身亡。此人年富力强,没有任何疾病缠身;廉洁奉公,仕途正旺,为何说死就死了呢?消息说不像自杀,不像他杀,不像意外死亡,也不像自然死亡,死亡四不像,真奇怪!”
“好像有点意思。”胡熙说道,“有兴趣去采访一下吗?”
“跟你一起去吗?很好,可以向师傅多学点东西嘛!”他试探道。
“谁是你师傅啊,你拜过师吗?”胡熙笑着说。
“只要胡大姐愿意收我这个徒弟,我马上就拜!”黄浜立即跟进道。
“算了吧,不要让我们新闻行业沾上那些江湖俗气。”胡熙摆手道,“我进这行比你早些,随同我见习一段时间是必要的。但你不能总像我的尾巴儿一样跟着我吧?!你应该独自出去打天下了!新闻是记者挖掘出来的。记者觉得感兴趣,才能写出有趣的报道,才能让读者感兴趣。你既然觉得这事奇特,就去把奇特的原因找出来。也许一篇具轰动性的报道等着你,一篇让你扬名天下的文章等着你呢!”
“多承胡姐指点。”黄浜高兴地说,“我马上就去,回来后再向你汇报。”胡熙笑着向他挥手,示意他快去。黄浜高兴地要离开报社,但觉得有点奇怪,为何胡熙对这新闻不感兴趣呢?这可不像她的性格!他真看不透这老大姐,平时凡是热点新闻,都是她把持采访权,不会轻易让别人染指。难道这个新闻没有搞头?也许死者不是明星,不是大款,不是政坛风云人物,只不过是一般事件,甚至连事件也算不上,成不了像样的新闻。像胡姐这样在三河日报社的大腕级记者,似乎不屑这种小case。
或许胡熙认为这是不屑一顾的小case,但黄浜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是隐藏着重大新闻题材的大case。同一般记者一样,黄浜早晨上班先看新闻已成习惯。这条简短的报道的确让他很感兴趣:不像自杀、不像他杀、不像意外死亡、也不像自然死亡,难道遇到鬼了?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太多了,何况那条新闻的作者是他大学四年的同窗好友张况!于是他决定先同张况联系,先向他了解有关情况,再和他采取联合行动,让他们这两个新闻界的青沟子娃娃露露脸,干出点像样的成绩来。
“小黄,带上相机!”这时胡熙在后面喊道。哎!假装镇定,谁知慌忙之中露了马脚,黄浜竟然忙中忘记带相机。他急忙转身跑回去,接过胡熙递过来的相机,不好意思地说:“多谢胡姐!平时跟你出去我都是打‘甩手’(方言,空手之意),想不起带上相机,看来还该跟谁胡姐练练才行!”
“不要掩饰你的慌张了!”胡熙笑着说,“相机是报社记者随身携带的武器,到时抓住一两张好照片,比你写好多文字都管用,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记住,要像猎鹰一样抓住好镜头!”
“谢谢胡姐教导!”
“不要啰嗦了,快去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