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断法兰西61,蜀都一对叫姑姑

(2021-06-14 12:26:56)
标签:

长篇连载

四川民俗

情感

分类: 传奇故事

王诚和李石英想去巴黎看看,除了那难解的旅游心结外,外有一个博客情结。来里昂后孙儿孙女未出生前,王凯怕父母无聊,帮助父母开了新浪博客,教他们在里昂游走时拍些图片,写点里昂风光的游记,并给他们下载了一个看图软件,教他们如何处理图片以便上传博客。老两口觉得新奇,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博客天地里。儿子告诉他们,博客名要有特色、风趣,吸引人的眼球,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拜读他们的博客。夫妻两想了很久,最终采用了博客名:蜀都一对叫姑姑。儿子听后十分赞赏:“蜀都有地方特色,叫姑姑一词十分幽默!”因为四川的教师戏称自己是“叫姑姑”。

叫姑姑是一种昆虫,北方叫蝈蝈、纺织娘,一种在晚上会叫,声音好听,样子有点像蚱蜢的昆虫,四川人称之为叫姑姑,因其叫声而得名,是小孩的宠物。到夏秋季,街上有叫姑姑卖的,都是装在用麦秆编的小笼子里,买回来挂在墙上。叫姑姑的食物是南瓜花,小孩们可以到外面去摘,也可以在农贸市场去买。也许是城市里缺少鸟叫虫鸣的声音吧,这个儿童的宠物也受成人的喜爱。因此编麦秆笼,捉叫姑姑卖,成为夏秋季乡下人赚钱的好生意。

何时把叫姑姑和教师联系在一起,已无从可靠,笔者估计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吧。那时最时髦的是下海做生意、赚钱,教师不是人们感兴趣的职业。对于整天在讲台上吃白墨(四川方言,指粉笔,笔者注)灰,喝胖大海,叽里呱啦讲个不停的教师,自嘲为“叫姑姑”。这新名词一出,就很快传遍全川,几乎人人都知道叫姑姑是教师的“歪名”,但并无丑化教师的意思,应该属于中性词。像这样的新词,在成都随时都在诞生,比如把美女称为“粉子”,把穿黄挂挂的义务交通员称为“黄辣丁”等等。

王诚和李石英开博后,曾为第一篇文章绞尽脑汁,花了好几天,构思出一篇有特色,符合自己身份的文章,虽然有点韵味,但他们不敢称之为诗,姑且称之为顺口溜:

      我们四零后是幸运的,

      解放前夕才呱呱坠地,

      童年时有个英雄梦,

      只可惜年龄不济。

      少年时代有个大学梦,

      谁知被文革冲击;

       成长年代先天不足,

       吃过野菜,饿过肚皮;

       响应号召上山下乡,

当过农民,种过地;

恢复高考我们曾去拼运气,

圆大学梦已三十有余;

毕业后的几十年,

我们就在这七尺讲台走来走去,

白墨灰拌胖大海,

那味道真的很安逸!

       塑造灵魂育桃李,

       省吃俭用为儿女;

       岁到花甲退下去,

       又当研究孙,照顾孙儿和孙女。

       辛劳一辈子讲奉献,

       还要为儿辈孙辈卖苦力。

       四川人称我们叫姑姑,

       那讲台上的叫声能感天动地。

       桃李满天有人能记起,

       吃点“南瓜花”也很满意!

   他们在博客上公开这篇文章后,又将它转发到QQ朋友圈。虽然该文在新浪博客上点击率不高,却受到朋友圈的里同学、朋友的点赞,还有许多补遗,建议修改的评议。他们并不在意这些赞美之词,他们知道那是些客气话。但不少朋友提出建议,希望他们多写有关法国及欧洲风情的文章,弥补朋友们走马观花欧洲游的不足。这也是他们期待去巴黎看看,看看那些有名的景点是咋样;更希望到法国其它地方,欧洲其它国家旅游,真正见识异国风情,让他们的博客更受博友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