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2021-01-08 16:55:17)
标签:

四川方言杂谈

坚守方言

与时俱进

四川广东话

文化

分类: 民俗

     最近四川在线记者肖姗姗的一篇题为《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长文在微信圈里流传,让我想起博友对我有关四川方言博文的评论:“四川人保守,不说普通话而坚持说四川方言。”这是对肖文标题的另外一种解释吧!

    方言属于民俗文化,民众对方言的坚守,可能不止四川人,其它地方也一样。就拿北京人说罢,坚守那卷着舌头、在嘴里抖不抻抖的京片子,何曾是普通话?!曾有相声段子嘲讽北京公交车售票员报站名,没有哪个外地人能听懂。其实,北上广都一样,都在坚守自己的方言,不是保守,而是坚守民俗文化的体现。

     其实,方言与官话(普通话)是长期并存,互相影响,并与时俱进发展的,国内外均如此。比如英语,有英国官方英语(牛津腔)和美国英语之分,相对于英国英语而言,那美国英语就是一种方言;对美国人讲,美国英语就是他们的官方语言,或普通话;在英国国内,苏格兰英语犹如广东话与普通话一般差异,但苏格兰绝不会放弃说苏格兰英语。苏格兰人认为,苏格兰英语就是他们的官方语言。

    四川话,又称为西南官话;在四川,四川的“普通话”是以成都话为标准的,所以在巴蜀地区,川剧和四川曲艺都是用成都话,使用四川地方方言往往在喜剧搞笑中,如川剧《金台将》中使用中江话,完全是为增添喜剧效果。

肖文之“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不是四川地方方言的普遍现象,而是局部特例,尤指个别客家聚居区坚守广东话的现象。四川的客家人多来自广东,他们恪守祖宗遗训,‘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所以能在四川话大环境中保持自己独特的客家方言。据报道,改革开放初期,有龙泉驿之洛带客家聚居区人走出洛带,居然听不懂川西四川方言,一般四川人也听不懂他所说的话。随着改革开放及旅游事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已在改变。比如成都附近洛带的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那里的客家人已开始使用川西四川方言,甚至普通话。

除洛带外,四川许多地区都有散落的客家人或广东人,他们大多能说广东话,但也能说四川方言。比如我的外婆、舅舅几家人都是所谓广东人,但除了我舅舅那一辈能说广东话外,后辈基本不会广东话。但他们保留了广东话的一些称谓,比如阿公(祖父)、阿婆(祖母)、阿咪(母亲)、阿牙(父亲)、阿姐(姐姐)、胎胎(弟弟)。我外婆去世哭丧时,母亲和舅娘们都用广东话。我清楚记得我母亲哭时第一句是:“我的外啊…”。后来我问母亲为啥她哭外婆叫“外”,平时称呼却叫“阿咪”,她说她说不清,祖辈传下来就这样。到我表兄表弟这一辈,已经不会说广东话了,完全融入四川方言之中。

     因此,肖姗姗之文题所言不是普遍现象,她在文章中也只谈了一个特例。坚守方言没错,但方言也在不断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