蠚,读音he,原为动词,指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山海经》中记载,崑仑之山有鸟焉,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可见其一般意思是用毒刺刺人或动植物。
在四川方言中,蠚的用法比较特殊,但意思有些不同。用毒刺刺人,称掬(ju)人;如用细毛般微刺伤人叫蠚人。有一种生长在树上或豇豆、四季豆藤上的虫,长约寸许,浑身长橘黄细毛,我们家乡称之为蠚辣子,若人的皮肤接触它,就会红肿痒痛。其它有毒的毛毛虫,也称其蠚人。
蠚人的植物比较多,甚至说成熟的玉米叶也蠚人,芭茅叶子也蠚人。但最出名的则是蠚麻。蠚麻即荨麻,出自《墨庄漫录》。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云:“川峡间有一种恶草,罗生于野,土人呼为蠚麻,其枝叶拂人肌肉,即成疮疱,浸淫渍烂,久不能愈。”
李劼人《天魔舞》第三章写到:“就只看见那样毛绒的份量,已感到全身肌肤好似沾染了蠚麻样那种火辣辣的不好受。”
在四川流传很广的有关蠚麻的民间故事,与张献忠剿四川有关。传说张献忠入川,在山野拉屎没草纸,只得随便扯一把身边的草叶来插屁股,谁知他扯的是蠚麻叶。张献忠误用蠚麻搽屁股,屁股到擦干净了,却弄得屁股和手都又痒又痛。于是张献忠痛恨四川的草都如此可恶,发誓要杀尽四川人。这传说还搬上过舞台,多年前我看过一出川剧,剧名好像是“战成都”,讲的是张献忠在成都建立的大西政权被官军击败后,往东逃走,逃到猛追湾,突然肚子痛要拉屎,在猛追湾拉屎时扯了蠚麻揩沟子(屁股),弄得屁股又痒又痛的趣事。那时,猛追湾这个地方在成都城外,是野草丛生之地。传说猛追湾的名字,就来自张献忠被大慈寺和尚,也有说是官军,猛追赶而得名。
如今成都人乃至全川仍叫其为蠚麻。还有谚语曰:惹不起蠚麻惹蒿蒿,意为找弱者欺负。
加载中,请稍候......